“武汉流行肺炎”:维生素C应大有作用!

(此文有关社会,病人健康。请广为传发)

近期武汉“肺炎”流行。无论是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还是普通百姓防止“流行肺炎”,维生素C(VC)都必不可少。大剂量VC, 口服或静滴,临床用过几乎所有的传染病治疗,均有明显效果。此有众多文献记载,也有我与国际VC专家的私人交流中学得的经验交流。VC廉价,且又安全。没有理由不用。无论对自己,病人均大有裨益。

如有需要,我(及我国际VC专家朋友们)愿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共渡时艰。

我们的《万应灵丹》一书有详细介绍(下述目录可见)。VC功能众多,在治疗各种传染病,包括各种流行性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肝炎,流感,AIDS,病毒性脑炎等均有疗效。值此“大敌当前”““肺炎”流行之时,呼吁各界摒弃门户之见,以阻止,治愈,减轻”武汉肺炎”流行为目标,尝试各种有效手段,包括VC。

对于重症病人,VC,氢考,Vit B1 (thiamine)(配方见下)有救命功效。(VC,氢考,Vit B1 (thiamine)连续治疗ICU中几十例毒血症病人,无一失败。相比之下,不用此方案的病人,死亡率高达>40%。)

Vit C/Hydrocortisone/Thiamine Sepsis Protocol

Vit C 1.5 gm, IV q6h
Hydrocortisone(氢化考的松), 50 mg, IV, q6h
Thiamine (硫胺素,即Vit B1), 200 mg, IV, q12h

PMID 27940189

 

G6PD者不应禁忌中小剂量VC静脉点滴

在败血症和败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越来越多地将静脉注射维生素C用作辅助治疗。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0个随机对照试验在败血症患者中测试了这种干预措施。几乎所有这些试验都将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症列为排除标准。这是基于少数G6PD缺乏症患者的溶血病例,这些患者接受了大剂量的IV维生素C(> 60 g)药物治疗[1]。但是,现实情况是,对于G6PD缺乏症患者,低剂量静脉内维生素C可能是药物导致的溶血症的治疗首选。早在1979年的体外数据表明,血浆中浓度高达5 mmol / l的维生素C抑制了与乙酰苯肼(一种强氧化剂)孵育的G6PD缺陷型红细胞中的氧合血红蛋白氧化和亨氏体形成[ 2]。静脉注射每6小时1.5 g时,维生素C的血清浓度通常在200-600 umol / l的范围内。此外,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显示,静脉注射维生素C的患者每小时1至10克q 6时,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明显减少[3,4]。的确,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能是药物诱导溶血的G6PD缺陷型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因为这些患者禁用甲基蓝[3]。这些数据表明,在目前正在研究的剂量(6 g /天)中,对于已知或怀疑的G6PD缺乏症的患者,不应认为维生素C是禁忌的。这很重要,因为在非洲和地中海血统的患者中GDPD缺乏症并不罕见[5]。此外,败血症本身可能在缺乏G6PD的患者和具有正常G6PD功能的患者中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Marik, 2019 [30944032]

官方大剂量维生素C权威总结(NIH PDQ 2019.12.4公众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医生数据查询(Physician Data Query,PDQ)是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癌症信息的综合来源。它包含有关广泛癌症主题的癌症信息摘要;有关许多与癌症有关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药物信息摘要;和一般癌症术语,药物术语和遗传学术语的词典”。NIH主管美国政府的巨大健康卫生研究资金(2020年度预算$42.1 B, 约2950亿人民币)。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最大的研究所之一。NCI在美国拥有71个指定的癌症中心,包括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纽约的Memorial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以及哈佛大学的Dana–Farber癌症中心。NIH的PDQ可以被认为是相对公正并权威的意见。签于中文医疗机构,媒体,民间存在大量对维生素C的偏见及误解,本文将NCI (PDQ 2019.12.4公众版)关于大剂量维生素C的一文编译如下,供参考。

总览

  1. 维生素C是在食物和膳食补充剂中发现的营养素。它是一种抗氧化剂,在制造胶原蛋白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请参阅问题1)。
  2. 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通过口服服用,也可以通过静脉内(IV)输注(通过静脉进入血流)。通过静脉输注时,维生素C可以比通过口摄入相同量的维生素C达到更高的水平(请参阅问题2)。
  3. 一些对癌症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的研究表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且副作用较少(参见问题4)。
  4. 通常,静脉注射大剂量的维生素C在临床试验中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副作用。但是,IV维生素C可能对患有肾脏疾病,G6PD缺乏症或血色素沉着病的患者造成严重的副作用(请参阅问题5)。
  5.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尚未批准使用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作为癌症的治疗方法(请参阅问题7)。

关于大剂量维生素C的问答

  • 什么是大剂量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在食物中发现的营养素,例如桔子,葡萄柚,木瓜,辣椒和无头甘蓝,或者在膳食补充剂中。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有助于防止自由基造成的细胞损伤。它还可以与酶一起发挥作用,在制造胶原蛋白中发挥关键作用。维生素C也称为L-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盐。
  • 如何给予或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或口服服用。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以达到更高的血液水平。当通过静脉内(IV)输注给予维生素C时,其血液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经口摄取的维生素C更高。

  • 使用高剂量维生素C是否进行了任何实验室或动物研究?
    在实验室研究中,肿瘤细胞用于测试某种物质,以发现其是否可能具有任何抗癌作用。在动物研究中,进行了测试以查看药物,方法或治疗是否安全有效。在对人体进行某种物质测试之前,需要对动物进行实验室和动物研究。

实验室和动物研究已经测试了大剂量维生素C的作用。实验室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维生素C可能杀死癌细胞。有关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进行的实验室和动物研究的信息,请参阅高剂量维生素C的健康专业版的“实验室/动物/临床前研究”部分。

  • 是否进行过大剂量维生素C在人们的研究?

是的。对癌症患者单独或与其他药物合用的高剂量维生素C的多项研究包括:

仅IV维生素C的研究

  • 两项研究发现,接受静脉注射维生素C的患者与未接受静脉注射维生素C的患者相比,生活质量更高,副作用更少。
    在一项针对健康志愿者和癌症患者的研究中,维生素C在没有肾结石,其他肾脏疾病或G6PD缺乏症的患者中以1.5 g / kg的剂量服用是安全的。研究还表明,静脉内给药时血液中的维生素C水平要比经口摄取时高,并且持续4小时以上。

IV维生素C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研究

IV维生素C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研究显示出好坏参半的结果。

在一项针对14名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小型研究中,静脉给予了维生素C以及化学疗法和靶向治疗(厄洛替尼)。五名患者未完成治疗,因为肿瘤在治疗过程中继续生长。影像学研究显示,完成治疗的9名患者病情稳定。患者接受维生素C治疗后几乎没有副作用。
在另一项针对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小型研究中,在每个治疗周期中,患者每周接受一次化学疗法治疗3周,同时每周两次接受IV维生素C治疗,持续4周。这些患者在平均6个月内没有进展。联合治疗未见严重副作用。
在2014年对27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研究中,将单纯化疗与化疗和静脉注射维生素C进行了比较。在化疗期间和化疗结束后6个月内给予了静脉注射维生素C。接受静脉注射维生素C的患者化疗产生的副作用较少。
难治性转移性大肠癌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静脉注射维生素C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该治疗没有抗癌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肿瘤继续生长,并且患者有严重的副作用。这些研究没有比较组,因此尚不清楚IV维生素C对副作用的影响程度。
在两项先导试验中,患有非小细胞肺癌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接受了标准疗法加IV维生素C。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总生存期更好,副作用更少。

将静脉内大剂量维生素C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更多研究正在进行中。这些包括许多将IV维生素C与三氧化二砷结合使用的临床试验,结果不一。

大剂量维生素C是否有副作用或风险的报道?静脉大剂量维生素C在临床试验中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副作用。但是,高剂量维生素C对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能有害。

  • 在有肾脏疾病病史的患者中,有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后会出现肾功能衰竭报道。有肾结石风险的患者不应该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
  • 病例报告显示,患有遗传性疾病(称为G6PD缺乏症)的患者不应服用高剂量的维生素C,因为它可能引起溶血(一种破坏红细胞的状况)。
  • 由于维生素C可能使铁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使用,因此不建议血色素沉着病患者(人体吸收和存储铁的量超过其需要的状况)使用高剂量的维生素C。

在抗癌药中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C是否有药物相互作用的报道?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与某些其他药物一起服用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方式发生变化。当大剂量维生素C与某些抗癌药合用时,抗癌药可能效果不佳。到目前为止,仅在一些实验室和动物研究中才看到这些影响。有关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时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请参阅健康专业版大剂量维生素C的不良作用部分。

高剂量维生素C是否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批准在美国用作癌症治疗?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尚未批准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作为癌症的治疗方法。 FDA在出售膳食补充剂之前并不认为其安全性或有效性。制作膳食补充剂的公司有责任确保其安全,并且标签上的声明是真实的,并且不会误导消费者。补品的制造方式不受管制,因此所有批次和品牌的高剂量维生素C可能都不尽相同。

请参看原文。

健康专业版大剂量维生素C

万应灵丹-关于维生素C的百科全书

 

为维生素C正名,《返朴》”从诺奖到维C神话一位天才科学家的荣与辱”作者错在哪里?

最近《返朴》发表《从诺奖到维C神话一位天才科学家的荣与辱》一文(以下简称:“从诺奖到维C神话”),攻击2次诺奖得主鲍林博士以及维生素C(VC)的众多生理生化功效及临床作用。多人要我评论,甚至反驳。我谢绝:我有很多重要工作要做,没空跟人争论。朋友再三劝说,告诉我这很重要,我们要公正地看待营养,看待VC。我被说服,作文商榷。

有关维C(VC)的争论由来已久。其实不仅仅是对VC的争论,而是更广泛的对所有维生素,营养素(以及无法申请专利保护的生活习惯) 等(以下简称”自然医学“)在保健,治病中作用的争论,攻击。大部分反对维生素,营养素等”自然医学“者因为长期受到的”正统西医”教育及束䋠,对维生素,营养素等缺乏足够的,正确的认识。医师们总以为不是手术,不用处方药就不是治病。个别反对维生素,营养素等”自然医学“者可能是别有用心,目的明显:推销昂贵的”高科技“专利产品,打压无专利的,廉价的维生素,营养素,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在慢病防治,养生长寿上的首选并关键的作用。

文献中有海量的关于VC的研究。在写作本文时(2020.1.1),Pubmed.com(国际权威医学文献库)中用Vitamin C搜索有63911篇文章。医学上关于单项物质研究文章的数量能超过VC者,不说没有,也不会很多。这么海量的文章,如果我们每天读10篇,那么也要读17年!而且对VC的兴趣近年来似乎越来越大,及研究文章不断发表。Pubmed.com中的63911篇VC文章中有1/4,即15512篇文章是过去10内发表的。ClinicalTrials.gov(国际临床试验数据库)上Vitamin C搜索有348个涉及VC的临床试验。

如果VC真的没什么大作用,这么多科学家,研究机构都是傻瓜,浪费时间,精力财力去研究VC?

Thomas Levy, M.D., J.D. 在他的《Primal Panacea》(我们的中文译本: 万应灵丹-关于维生素C的百科全书)中全面,详细地回顾了关于VC的研究。全书引用了1200多篇论文。如果你想详细了解VC,但又不想读6万篇文章,甚至不想读1200篇文章,那么你只需读《万应灵丹》即可。

如果你认为上面的还不够,或者你认为我们的《万应灵丹》不够权威,那就让我们看一下权威的。

面对关于VC等有争议的问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有一医生数据查询(Physician Data Query,PDQ)。PDQ是由NIH组织的专家团队对相关课题文献研究并作出的”公正的” 评论。可能很难找到更权威的了。

PDQ关于大剂量VC(2019年12月4日)的公众版如下总结

  1. 维生素C是在食物和膳食补充剂中发现的营养素。它是一种抗氧化剂,在制造胶原蛋白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请参阅问题1)。
  2. 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通过口服服用,也可以通过静脉内(IV)输注(通过静脉进入血流)。通过静脉输注时,维生素C可以比通过口摄入相同量的维生素C达到更高的水平(请参阅问题2)。
  3. 一些对癌症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的研究表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且副作用较少(参见问题4)。
  4. 通常,静脉注射大剂量的维生素C在临床试验中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副作用。但是,IV维生素C可能对患有肾脏疾病,G6PD缺乏症或血色素沉着病的患者造成严重的副作用(请参阅问题5)。
  5.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尚未批准使用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作为癌症的治疗方法(请参阅问题7)。

更多请阅:官方大剂量维生素C权威总结(NIH PDQ 2019.12.4公众版

请注意,PDQ关于大剂量VC的总结基本上有二点:

  1. ”静脉大剂量维生素C在临床试验中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副作用。“
  2. “一些对癌症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的研究表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且副作用较少”。

“从诺奖到维C”一文中关于VC治癌研究讨论的探讨

“从诺奖到维C”一文驳斥鲍林关于VC用于肿瘤的治疗时用了梅奥诊所的―个研究来支持“VC治癌无效”的观点。

70年代,鲍林与卡梅隆在1976年和1978年发表了两篇论文,报告了大剂量维生素C对癌症的治疗作用。在100名晚期癌症病人中的试验结果:接受每天静脉滴注10克维生素C治疗后,病人的平均存活期是1000名未使用维生素C病人的3至4倍 (Cameron 1976, Cameron 1978)。

“从诺奖到维C”作者批评鲍林与卡梅隆的文章主要有二点

  1. 鲍林与卡梅隆的文章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而“科学院院士本人在《院报》上发表的有些论文,没有经过和非院士作者的论文同样严格的同行审稿过程”,暗示杂志可能没有严格审稿,以及鲍林与卡梅隆的文章质量低劣。PNAS杂志有没有严格审稿我不清楚,但这种猜疑不足取。而且有诽谤嫌疑。
  2. 鲍林与卡梅隆的研究是将他们用大剂量VC治疗的100位末期癌症病人的结果,然后与文献中1000名相似的,但没有用大剂量VC治疗的末期癌症病人作比较。得出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病人的平均存活期要延3至4倍。这种研究方式,尽管没有所谓“金标准”RCT“(随机双盲)更被大家接受,但也是一项被认可的研究手段, 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线索,思路。

大剂量静脉维生素C加Vit B1及氢考可能可以挽救ICU败血症患者

如Marik医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给一名ICU有败血症(sepsis)的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静脉维生素C(加Vit B1及氢考)后,病人很快返危为安。他然后在7个月里连续用同―方案治疗了47名ICU有败血症(sepsis)的患者,结果无一人因败血症死亡。他然后往前查看ICU记录,比较了47例ICU有败血症(sepsis)的患者,发现他们在7个月内的死亡率为~40%(Marik 2017)。这项研究方式与鲍林与卡梅隆的研究方式大同小异,并非严格的RCT。但却指出了一个方向:大剂量静脉维生素C(加Vit B1及氢考)可能可以挽救ICU败血症患者。这对死亡率在低收入国家高达60%的每年有约一千五百万到一千九百万的败血症患者无疑是强大的福音(Marik 2017)。因此,目前至少有几十个大剂量静脉维生素C(加Vit B1及氢考)相关的更严格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慢病之王——癌症,让多少人,让多少家庭惨遭不幸。鲍林与卡梅隆的研究指出了―个可能的方向,我们不认真研究反而大力加鞭挞是何居心?如果是你自已或你的亲人得了癌症,你又作何感想?

“从诺奖到维C”一文作者还引用了梅奥诊所的―个研究来支持“VC治癌无效”的观点(Creagan 1979)。

美国梅奥诊所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双盲对照试验,给晚期肺癌或消化道癌症患者口服10克VC或安慰剂。结果发现口服10克VC对病人的平均存活期无影响。该研究以“高剂量维生素C疗法对晚期癌症无效”为题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Creagan 1979)。

梅奥诊所的这项研究经常被VC反对者引用。但这些VC反对者,包括“从诺奖到维C”一文作者,是不是知道口服VC及静脉VC的区别。静脉VC所能达到的血浓度比口服VC要高出很多(甚至高达30-70倍Padayatty 2004)!

无论是VC还是一个别的药物,在比较其作用时,剂量是关键!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以及“从诺奖到维C”一文作者到底是不懂这个区别呢,还是疏忽呢,抑或又是别的什么原因呢?这真引人深思。

从鲍林与卡梅隆以及梅奥诊所的研究以来,~40年过去了。这40年里有多少患者及家属受到癌症的折磨?鲍林与卡梅隆的研究指出了一条可能的方向,可是我们仍然停留在永不消停的争论上,而没有更进一步的,更”严格,正规“的VC在治癌等上的临床研究报告。为什么?

这里牵涉到的问题远远超过Vit C的问题

  • 首先是一个医学思维的问题。基础研究所需的思维方式与临床治病所需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当今临床医生的学习,培训,甚至评职,晋升与基础研究科学界的一套相差无几。影响很大。

”实证科学忽视总体、整体,重视细枝末节。它的指导思想认为「把握整体的关键是分化」,要研究一个事物,就把它细分、再细分,研究清楚每一个细节,再还原到整体,称为还原论。而实际上,由于领域、学科分得太细、太专,根本就无法还原到整体,甚至各学科之间都不能完全了解,还原论成了泡影。实际上实证科学发展的结果,已经无法把握整体,那么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就是:实证科学无法全面认识事物。这条发展科学的路线的局限性一目了然。

目前西医医师分科很细,只见树木不见林。慢性疾病没―个能治好,与这种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我们为什么会生慢病?

图1。慢病发生原理简图。

我们之所以得慢病,是因为外因+/作用于内因,导致体内正常生理,生化的异常。这些异常如果程度较轻,时间较短,我们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便恢复了。但我们生活中的环境毒素等通常是长时间的存在,日积月累,这些异常的生理,生化变化便会发展为各种疾病,包括癌症(如图1所示)。砒霜(砷)少量便能中毒致死,便是一个中国人十分熟悉的例子。可是中国人中砷超标而不自知者不少

癌症的发生便是一个应该争议不多的案例:众所周知大部分癌症由致癌剂引起。致癌剂是癌症的起始原因(initial cause)。而致癌剂引起的包括基因突变在内的人体内的变化只是一种”过程”,并非引起癌症的起始原因。人们半个多世纪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这”致癌剂是如何引起生理,生化的变化上”(基因突变),甚至期望能找到治癌的“灵丹妙药”。但英,美,澳乃至全球大数据显示肿瘤化疗基本无效。半个多世纪来的癌症研究给不少人带来了各种奖项桂冠,金钱地位,但在临床上乏善可陈,尤其是晚期的实体肿瘤。大量病人及家属仍在癌症这个恶魔下挣扎。为什么?

纠其原因,问题出在这个医学思维上。我们在癌症上,太过纠结于“外因+内因->生理生化异常变化->癌症”中的第三步,”生理生化异常变化”上了,而严重忽略了前面二个重要关键因素:外因(体内积聚的各种重金属及化学物污染毒素等)及内因(各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目前的抗癌治疗只关注”祛邪”(杀癌细胞),没有”扶正“(帮助病人的整体恢复)。目前的化疗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而且化疗药物是不可能100%杀死癌细胞的。再加上癌干细胞对化疗药物是不敏感的。既使你很幸运,真的把癌细胞及癌干细胞都100%杀死了,你很幸运地存活下来了,那么你原来让你生癌的”外因+内因“(致癌体质)纠正了吗?如果这种致癌体质没得到纠正,加上治癌时的剧毒放化疗(都是致癌剂),难怪现在人生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癌的不在少数。所有这些要求我们不仅要杀癌细胞,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要改善病人的致癌体质,寻找并去除存留体内的各种”致癌因素”,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机体的抗病,抗癌能力。治疗癌症必须采用此综合治疗原则。其他慢病同样如此。如此直观浅显的道理,这些聪明的料学家们,治癌业界领袖们真的不懂?

癌症等慢病防治要采用整体医学(integrative medicine)思维。

基础研究的思维方式与临床医学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目前由基础研究思维方式统治的临床医学需要一场革命。临床医学需要摆脱基础研究“学霸”的统治,开发有临床医学特色的,符合临床医学特征的整体医学。

最后,再简单讨论一下疾病与健康的关系

现在的科学家,临床医师更多的关注是疾病,而对健康相对关注较少。疾病是相对健康而言的。疾病与健康互为参照系,疾病是偏离了健康。不了解健康,我们又如何真正治疗疾病呢?从医40多年,我从临床医学到基础研究,到(SNP based)小分子抗癌药研制等,可谓经历颇丰。但我直到近十多年才逐渐领悟到我们临床医学教育培训中的严重缺陷:当今的医师没有对人体,疾病与健康的 “整体观,平衡观及自然观”;当今的医疗体制不允许有这种”整体观,平衡观及自然观“思维的整体医学医师。

治病救人的最高境界是彻底恢复病人的健康。什么是健康?简言之,健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解剖学上各个器官存在;
  2. 生理学上各个器官,组织,细胞间,包括身心的正常的沟通;
  3. 生化学上各种重要的生物分子的量,质,分布的正常,以及没有各种重金属,化学毒素等。

显而易见各种重要生物物质包括维生素,营养素是构成健康的基础。健康不是靠处方药支撑的。只重视疾病,药物,不重视健康,营养的思维应该被淘汰。

文献:

Cameron, E and L Pauling (1976). Supplemental ascorbate in the supportive treatment of cancer: Prolongation of survival times in terminal human cancer. . 1976 Oct; 73(10): 3685–3689. PMID: 1068480

Cameron EPauling L (1978). Supplemental ascorbate in the supportive treatment of cancer: reevaluation of prolongation of survival times in terminal human cancer.  1978 Sep;75(9):4538-42. PMID: 279931

Creagan et al. (1979). Failure of high-dose vitamin C (ascorbic acid) therapy to benefit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A controlled trial.  1979 Sep 27;301(13):687-90. PMID: 384241.

Marik PE et al. (2017) Hydrocortisone, Vitamin C, and Thiam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 Retrospective Before-After Study.  2017 Jun;151(6):1229-1238. doi: 10.1016/j.chest.2016.11.036. Epub 2016 Dec 6. PMID: 27940189 

Padayatty SJ (2004)Vitamin C pharmacokinetics: implications for oral and intravenous use.   2004 Apr 6;140(7):533-7.PMID:15068981

 

Vit C可以缩短ICU停留时间,一项总数为2004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指出

摘要:以前的许多对照试验都发现,在某些情况下,维生素C可对血压,感染,支气管收缩,心房颤动和急性肾损伤产生有益作用。但是,这些作用的实际意义尚不清楚。这项荟萃分析的目的是评估维生素C是否会对实际结果产生影响: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我们确定了18项相关的对照试验,总共2004例患者,其中13例接受了择期心脏手术的患者的调查。我们使用反方差,固定效应选项和均值比例进行了荟萃分析。在12项针对1766名患者的试验中,维生素C平均将ICU住院时间缩短了7.8%(95%CI:4.2%至11.2%; p = 0.00003)。在六项试验中,口服维生素C的剂量为1-3 g /天(加权平均为2.0 g /天),可使ICU住院时间减少了8.6%(p = 0.003)。在三项需要机械通气24小时以上的试验中,维生素C将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了18.2%(95%CI为7.7%至27%; p = 0.001)。由于维生素C的花费微不足道,因此即使将ICU停留时间减少8%也值得探讨。应该更详细地研究维生素C对ICU患者的影响。Hemilä, 2019 [30934660]

我在国内到处奔走,呼吁:正视VC,大剂量VC静脉点滴对很多疾病有很多益处。但国内医界仍视VC为虎狼,是毒品。美国,日本,欧洲等已几十年大剂量VC静脉点滴。中国呢?

在全神关注“高科技”,“黑科技”保健治病长寿时,人们没注意到,其实保健治病长寿的关健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生活习惯,是营养。

保健,治慢病,长寿没有灵丹妙药。不要期待你可“想吃吃,想喝喝”,有病找医生,一粒高科技神药,或是划上一刀就 “百病皆除,幸福长寿”。治不好病是医生无能。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医患关系要改一改了。医患关系应该是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医生提供意见,方法,器材。但运动员(病人/老百姓)要练!你不练,一辈子与奖牌(健康)无关!

为什么如此推荐Vit C?市场上卖VC我一分钱都分不到。至今尚无任何商家找我代言(我也多想挣个百万,千万的代言费啊!嘿嘿)。因为我在从医40余年,在中美二国有几十年临床行医经验,又作过多年(生物化学,癌症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后,终于醒悟:

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营养(等)才是健康的关健!

是的,因为我们相信VC的重大功效,我们为我们的病人提供方便的5克/小包的纯VC粉。但这是因为市场上没有合适的产品供我们选择。

我们翻译/更新合著的Thomas Levy博士关于维C的书。

VC

当前各种媒体对维生素C(VC)褒贬不一。VC批评者主要担心VC的副作用(如肾结石)。但这些批评文章的作者中有几位真正研究过VC?医学文献库(PubMed.com)里有~6万篇有关VC的文献。他们研究了几篇? 本书作者不仅有丰富的VC临床应用经验, 更重要的是他广阅博览VC文献,引用大量的研究证据(本书引用1200多篇科学文献), 详尽而逻辑地为读者分析了为什么诸如肾结石等所谓维生素C的毒副反应并非维生素C引起; 维生素C是动物界(包括我们人体)很重要的抵抗疾病的防线; 抗生素; 也是一很有效的广谱毒素中和剂。不仅如此, 维生素C缺乏更是动脉粥样硬化, 骨质疏松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原因。而且维生素C十分安全, 每日200多克的剂量范围内, 还未发现重大毒副反应。本书是目前为止对维生素C研究最彻底, 最详尽的书。它从家居大人, 小孩感冒, 意外中毒的处理,到医院急症室各种中毒的抢救, 都有具体的, 有科学依据的介绍, 实在是人手一册的最基本的工具书之一。

维生素C以及镁是我们用来治疗便秘或是清肠排毒的最佳选择

二大理由,让我们选择维生素C (VC)或/和镁治疗便秘或是日常定期的清肠排毒的首选。用此二者,我们从未碰到过一例无法解决的便秘。

1. VC及镁离子是我们大部分人缺乏的营养,而且十分安全。它们的几乎是唯一的副作用是用量过多时,会产生腹泻。

2. 正是这腹泻的作用,我们利用来清肠通便,治疗便秘。

用法:

1. 维生素C清肠,周末一次(如周六早上)2包开始 (我们的纯VC粉为5克/包), 用量因人而异,从2包试起,如无轻度水泻,则每隔1小时,每次增加1包,直到有3-4次无腹痛水样泻为止。大部分人,2-3包即可。个别人,可能需要更多。根据Robert Cathcart, MD(美国医师,在几十年前用VC治疗过大量各种病人)早期研究结果,他认为VC所需量越大,说明您体内毒素越多。

2. 镁 (我们用Mg Citrate/Glycinate), 我们的镁制剂胶囊是600mg/粒。从一粒开始,与VC合用。

VC清肠通便原理:

VC量大, 超过人体吸收能力时,没吸收的VC进入大肠。通过增加的渗透压,导致大量的水进入大肠,引起腹泻。这与一般因肠炎等引起的腹泻不同,VC清肠很少会引起腹痛。

VC清肠使用场合:

1. 我们利用VC清肠原理,用于很多场合。如, 在饮食不当,吃了变质食物后,我们用VC清肠,排出变质的食物。此处, VC不仅清肠,VC还有中和毒素功能(所有毒素都是氧化剂,VC是强大的广谱抗氧化剂)。

2. 酒席上,您喝多了。您可以立即服用大量VC。VC有解酒功能。如果您在赴酒席前先吃上VC (2-3克或更多,但不要到腹泻量),则效果更好。我们不少客户反应,吃VC后酒量增加。道理就在这里。当然,我们反对酗酒。

3. 宴会后,或好吃的吃太多了,您有负罪感。没事,我可以帮你降低负罪感:立即VC清肠。把吃进去的泻掉。我在国内时常常VC清肠,便是这个道理。

4. 成人或儿童误食有毒物质,药物等,立即大量VC清肠,排出体外。用时联系急救中心。

5. 其他感染,太阳爆晒,毒蛇,虫咬等外源性毒素,氧化剂经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进入体内后,立即大量VC清肠。同时就医。

6. VC, 镁离子有很多重要功能,此处只是几个例子。

你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为您解答的? 请联系我们。

关于VC的安全性:

http://www.drwlc.com/CN/?p=416

我们的《万应灵丹》,关于VC的百科全书

https://www.amazon.com/s?k=万应灵丹&ref=nb_sb_noss

文献:

 Cathcart, 1981 [7321921]

《万应灵丹》关于维生素C的百科全书-更新连载(1),成长前言

《万应灵丹》成长前言

我二十几年前就读过Linus Pauling博士关于维生素C的论述当时只是记住了维生素C有益。近来在美国抗衰老暨再生医学科学院认识托马斯.利维医生(Thomas Levy,M.D., J.D.) 并读了一些他写的医学书籍。他的第一本让我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书是Death by Calcium, 隐形杀手补钙剂(我主译,Amazon.com以及渐江数媒出版社出版)万应灵丹是我的利维医生的第二本好书。如同隠形杀手—补钙剂一样, 利维博士广泛梳理了文献库中有关维生素C的文章 (竟有6万篇左右!  如此多的研究文章,文献库中几个药品或营养素能与维生素C相比?),然后归纳总结成本书本书让我们对维生是素C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纠正了不少以前片面的,甚至是不准确的观点。读了本书,我们才知道原来国外(尤其是美国)已经有不少医生在过去几十年里用维生素C治疗过几乎所有的疾病,从感冒,肝炎到毒蛇咬伤,各种中毒,到治疗癌症,都或多或少有帮助。只要剂量足够且应用及时,维生素C可以救治几乎所有农药或药品化学品中毒,毒蛇,毒虫咬伤,并可以提高癌症病人生活质量及提高生存率。这些结论不是我们信口开河,随便捏造出来的。在每个结论后,都有科学文献的出处。读者可以查阅原文,自已判断维生素C不仅有如此广泛的临床应用,而且还十分的价廉更为重要的是与我们平时所读的各种医学书籍,媒体宣传的不同:维生素C十分安全,任何大的剂量(目前文献中报告使用维生素C的最大剂量在200-300克左右)都没发现有任何重大副作用我在临床上用大至150克维生素C在2-3小时内静脉滴注完毕。从未发生过任何副作用。 但如此有效,无毒付反应,又价廉的治疗手段为什么绝大部分医生不知道呢? 

在西方,尤其是美国,有不少人相信大药厂,主流医学以及食品药监局(FDA)对尽量抹杀,掩盖维生素C及其它维生素,营养素在保健,治病上的作用。原因很多。其一是制药业的商业模式是开发新药,对维生素,营养素等低利润产品兴趣不大。开发出一个全球发行的新药, 年入常以几十亿美元计算。如此巨额回报诱惑着全球的研究及制药界。其二是制药业资金庞大,长期以来的广 告宣传,大量投入,引导了消费者,研究,医疗行业的 ”治已病“ 思维。其三是人们更喜欢 ”平时吃喝享受,病了找医生吃药开刀“。治不好病,那是医生不好,或药不好”。

近日新闻报道, 中国三千多家医院, 开始尝试由 “治已病” 转型至 “医养结合” “治已病”。这种大规模的医疗模式转型,可能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例子。这是中国健康服务领域及领导层对现行(全球流行)的医疗模式的质疑及勇敢的尝试。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医疗大革命,从“治已病”到“治未病”,将“整体观“,“平衡观”,“自然观”重新带回医疗健康。我认为这是医疗领域对目前医疗模式严重缺陷的一个大反思。这种对生物医学“整体观”的回馈已经在最前卫的基础研究领域(对癌症的多组学“multi-omics”研究,一种从整体观上研究癌症等疾病从基因,到基因表达,到代谢等的变化)发展到中国几千家医院在临床上的转型试验。

在这个大背景下,期待着广大消费者,医务人员对“治已病”关鍵-营养有更好的认识。其中,维生素C是最重更之一。

目前维生素C在中国的遭遇比在美国还差,当我在国内提起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时,很少有医生敢使用,怕担责任。我觉得这可能与中国卫生健康事业上某些地方照搬西方有关觉得我有责任将此信息传播给中国社会希望能够引起卫生部门,医疗同行及广大群众的重视,教育大家正确认识维生素C: 它常常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可以救命! 我建议中国所有急诊医生都好好读这本书;所有急诊室都应常备维生素C注射液;所有家庭都应有维生素C以备急用。 

《万能灵丹》以及《隐形杀手—补钙剂》中有几点特别值得提醒读者注意 

  1.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这是数一数二的杀手。这二本书引用充分的科学研究证据推论:维生素C缺乏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起因上有着重大的作用。读完本书,你大概会象我一样,开始大量补充维生素C。 
  1.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不是因为缺钙! 而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及其他如维生素D3, K2及镁、必需脂肪酸和激素平衡)。 

这二本书而且将动脉粥样硬化与骨质疏松这二种一般医生认为互不相干的疾病联系起来了。维生素C缺乏是二者共同的病因,不少中老年人(尤其是妇女)都被告知要补钙,因而导致体内钙过量。过量的钙未能帮助骨骼更加强壮(因为强壮的骨需要维生素C、D3、K2、镁离子及平衡的激素),反而更多地沉积到骨外软组织中(尤其是动脉壁内),促进动脉硬化及其他慢性疾病(细胞内钙过量是细胞内氧化压力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其实绝大部分的慢性疾病都有氧化压力的增加,而氧化压力的增加与我们体内毒素的堆积(外源的加内源的),营养素/维生素的缺乏失调有关。从全身角度查找毒素源(如根管治疗的牙,牙周炎,或肠胃功能失调)并清除,补充缺乏的维生素/营养素是防病治病的第一步。这不正是老祖宗教我们的“治未病”吗? 

成长,医学博士,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博士 

美国抗衰老/再生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认证医师 

美国抗衰老/再生医学科学院癌症综合治疗研究员, 认证医师 

2016年11月10日于美国 

(2019.11.3更新)

微信号: RichardCheng322789 

邮件: RichZC@gmail.com 

网站: www.DrWLC.com/China 

 

《阻止人间第一杀手! – 冠心病的功能医学防治》第5章:胆固醇和维生素C缺乏症(1)

成长,Thomas Levy 

联系人:成长,richzc@gmail.com, 微信号: RichardCheng322789

保留所有版权。欢迎转发,但请保留作者名。

摘要: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初步临床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是一种营养缺乏症,是由于体内氧化剂(毒素)太高,严重消耗以维生素C为主的抗氧化剂,导致维生素C缺乏,胶原蛋白合成不足,冠状动脉管壁结构破损,粥样斑块形成的一个链锁反应。早期诊断,抗毒素(排毒),抗氧化剂补充等综合管理可以逆转/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第5章:胆固醇和维生素C缺乏症

高血脂肪及LDL胆固醇等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也起作用。最常见的高血脂是高胆固醇。足够高的胆固醇水平确实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增加,但是高胆固醇通常不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相反,胆固醇只是很容易沉积在已经开始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区域的多种物质之一。当其他类型的血脂,例如甘油三酸酯,乳糜微粒和某些脂蛋白,以血液中足够高的浓度存在时,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通过医学,饮食或外科手术等手段降低胆固醇水平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并降低由此引起的死亡(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Leren,1970; Coronary Drug Project Research Group,1975; Carlson等)等人,1977;脂质研究临床计划,1984; Frick等,1987; Dorr等,1978; Buchwald等,1990; Brophy等,2005)。

不幸的是,所有这些研究都导致医学专业人员和公众都将胆固醇升高归因于心脏病的主要原因。在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动脉管壁变性过程启动后,胆固醇只是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同时,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由于维生素C缺乏而未中和的毒素也是血清胆固醇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并且它们更有可能沉积在发展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区域。此外,通常与胆固醇水平升高相关的过量毒性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因中具有其自身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同时,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由于维生素C缺乏而未中和的毒素也是血清胆固醇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并且它们更有可能沉积在发展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区域。此外,通常与胆固醇水平升高相关的过量毒性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因中具有其自身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要点25:即使未向饮食中添加胆固醇, 维生素C缺乏症也会导致胆固醇在心脏动脉中积累

Ginter(1978)发现,豚鼠中仅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他指出,在缺乏维生素C的情况下,即使不向饮食中添加胆固醇,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也会积聚在主动脉中。他进而发现这些变化与经典的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过程毫无二致。Willis(1953年)发现豚鼠的由于维生素C不足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其形态和结构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所见的病变完全相同。因此他认为饮食中维生素C的缺乏可能是豚鼠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唯一原因。Willis还发现,当给豚鼠饲喂增加量的胆固醇时,注射的维生素C表现出对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有保护作用。

要点26:  维生素C缺乏症被确定为实验动物动脉粥样硬化的唯一原因。

同样,Datey等(1968)发现维生素C的补充降低了高胆固醇和氢化脂肪饮食的兔子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Ginter进一步指出,缺乏维生素C的豚鼠同时摄入额外的胆固醇确实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从这一证据看来,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动脉变化使胆固醇和脂肪(无论是否在血液中升高)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

要点27:  补充维生素C可以降低胆固醇喂养动物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Duff(1935)指出,仅胆固醇水平升高不太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相反,他提出血管壁上必须先有某些“局部改变”,以使胆固醇在那里沉积。

我们在第2章中讨论了胆固醇沉积的这种易感性。我们讨论了基底膜的化学成分以及动脉的内皮细胞嵌入基底膜中等特性。当存在足够的维生素C时,基膜充分聚合(polymerize)且呈凝胶状,而当存在明显的维生素C不足时,基膜聚合不良且呈水状。维生素C缺乏继发的基膜水样化看来是使胆固醇或脂肪沉积在血管壁的这一区域发生的必要条件。

要点28:除非事先血管已有损伤,否则胆固醇不会在动脉​​中沉积。

Duff还指出,需要某种形式的血管损伤来引发胆固醇沉积。每当血管区域受到任何程度的伤害时,通常至少会局部缺乏维生素C。
Willis及Fishman(1955)发现,维生素C的局部耗竭通常发生在遭受机械应力增加的动脉段,这是一种伤害。然后,这种局部的维生素C缺乏症可以使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早期胆固醇沉积以非常局部的,集中的方式在受影响的血管壁基底膜区域内进行。

Taylor等(1957年)表明,胆固醇水平高的猴子的动脉被蓄意冻伤后,几周内便会发展成人类身上花费了数年时间才能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今天,绝大部分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单向”或不可逆的过程。但有很多研究证明了动脉粥样硬化并不是“单向”或不可逆的。Taylor等(1961年)发现,当血清胆固醇水平超过250mg/dL时,胆固醇和脂肪就会侵入血管壁。但当血清胆固醇水平降到200mg/dL以下时,它们就会从血管壁内被“明显地吸收”,重返血液中。

要点29:当胆固醇的血液水平低于200mg/dL时,血管壁中沉积的胆固醇会被重吸收,返回血液。

Horlick和Katz(1949)清楚地显示,由于过量饲喂胆固醇引起的小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停止饲喂胆固醇后明显消退了。由于小鸡是能合成自己的维生素C的绝大多数动物之一,因此维生素C的产生很可能会加速动脉病变的消退。 Horlick和Katz发现了一系列反应,当停止胆固醇喂养时,当停止胆固醇喂养时,有些病变显示出较少的可染脂肪,但有些病变纤维化程度更高,这表明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完全逆转。然而,他们还注意到另外一些动物,无论是肉眼观察还是显微镜观察,实际上都显示出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完全缓解”。

Anitschkow(1928和1933)是最早研究动脉损伤对停止胆固醇进食的反应的研究者之一(兔),他描述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脂肪的逐渐消失。他还强调了这一过程是缓慢的,并指出,将富含脂质的斑块演变成主要由纤维组织组成的斑块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

然而,有趣的是,Horlick和Katz指出,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消退率远高于兔子。该观察结果可能与“在治愈期间”中可用的维生素C量有关,因为并不是所有可以自己制造维生素C的动物的病变逆转效率是同等的。毫无疑问,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逆转与可用于血管壁的维生素C的量,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程度以及血液中存在的循环胆固醇和脂肪的量都是影响病变可逆性和持续时间的重要决定因素。

早在1947年,在尸检中,Wilens就发现肥胖人中“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很高”,他们的脂肪和胆固醇水平通常较高。相反,对于“长期营养不良”的人,“很少观察到”中等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这类人的血脂和胆固醇水平通常会比较低。这间接证明脂肪和胆固醇水平在维持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重要性。

尽管这项研究并未解决维生素C在这类营养不良的人中的作用,但确实表明饥饿会趋于将胆固醇和脂质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拉回。仅这一发现就清楚地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并非不可逆转。

实际上,在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放射性同位素研究中,已证明病变中已经存在的胆固醇具有连续转换能力,而不是简单的静态,累积过程(Newman and Zilversmit,1962)。

要点30:维生素C阻止胆固醇渗透到血管中,并增加这些血管中已经存在的胆固醇的释放。

Zaitsev等(1964)也研究了放射性标记的胆固醇在兔子体内的运动。他们发现,维生素C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减少胆固醇渗透到血管中的数量,并促进已经沉积于血管中的胆固醇的释放(回血液)。

为了充分理解对动物中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同样重要的是认识到可以通过在人类中不常见的机制和序列来诱导动物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 Lindsay和Chaikoff(1966)指出,在没有维生素C缺乏的情况下在动物中实验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与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很大不同。

但是,他们还指出,某些患有这种疾病的灵长类动物的血管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变化与人类所见的变化相似。 Lindsay和Chaikoff还指出,灵长类动物的血管中胆固醇的沉积程度通常低于人类。这些差异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人类通常面临的更大毒素负荷来解释,例如来自牙科来源的毒素负荷(Huggins和Levy,1999),以及相应的更高的长期的高血胆固醇水平。

毒素和胆固醇水平升高之间的这种相关性将在本章后面讨论。此外,灵长类动物在饮食中摄取的维生素C通常比人类摄取的维生素C多得多。此外,Lindsay和Chaikoff指出,与通过各种努力增加血液胆固醇和其他血脂引起的实验室人工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相比,动物的自然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明显的微观差异。

Lindsay和Chaikoff还指出,动脉粥样硬化的天然形式是由血管壁内膜的退行性改变引起的,其次是增殖性纤维化反应。换句话说,最初的变化,即变性,本身就是动脉压力 (arterial stress),导致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的代偿反应。这与维生素C的长期耗尽所见的事件序列相同。

但是,以胆固醇喂养形式诱发的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的“过量”会导致血管壁中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吸收过量的胆固醇。由于足够高的胆固醇水平似乎有其自身的毒性(Ginter,1975),因此这种巨噬细胞反应很可能是一种补偿性免疫介导的反应,以减轻过量胆固醇的急性毒性。这些巨噬细胞摄取了足够的胆固醇后,填充巨噬细胞的这种过量存在也被人体解释为另一种动脉应激,然后可导致继发性纤维化的细胞增殖。

Mann等(1953)在胆固醇喂养的猴子中诱发了这种损伤。基本上,太高的胆固醇得去个什么地方,而动脉壁的内皮表面是最先接触的区域。实际上,Shaffer(1970)指出,这种向实验动物饲喂的胆固醇实验显示有胆固醇和脂质“极端”沉积在整个“身体”中,而不仅仅是在血管中。并且,在补充了维生素C的兔子中,Beetens等人(1984年)仅在数周的富含胆固醇的饮食中即可证明内膜增厚和脂质渗透的程度明显降低。

文献:省略

*****

本书在Thomas Levy, M.D., J.D.原著《Stop America’s No. 1 Killer!》基础上,经Dr. Levy同意,更新出版。

《阻止人间第一杀手! – 冠心病的功能医学防治》第3章:高血压和维生素C缺乏症。

成长,Thomas Levy 

联系人:成长,richzc@gmail.com, 微信号: RichardCheng322789

保留所有版权。欢迎转发,但请保留作者名。

摘要: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初步临床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是一种营养缺乏症,是由于体内氧化剂(毒素)太高,严重消耗以维生素C为主的抗氧化剂,导致维生素C缺乏,胶原蛋白合成不足,冠状动脉管壁结构破损,粥样斑块形成的一个链锁反应。早期诊断,抗毒素(排毒),抗氧化剂补充等综合管理可以逆转/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第3章: 高血压和维生素C缺乏症

不足的维生素C会引发高血压的动脉斑块。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的众所周知的危险因素(Stamler等,1985; Hjerkinn等,2005; Kempler,2005)。众所周知,高血压并非单独导致动脉狭窄和阻塞。研究表明,高血压需要伴随缺乏动脉维生素C来引发这些破坏性影响。

为了使动脉在正常或高血压情况下保持正常的动脉完整性,血管所有三层中的胶原蛋白含量必须具有最佳的量和质量。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必须定期服用足够的维生素C(Blanck和Peterkofsky,1975; Wendt等人,1997; May和Qu,2005)。

如第2章所述,当维生素C含量保持足够低的时间足够长时,血管中首先发生的变化就是所谓的“变性”变化。简而言之,这种组织的显微照片显示出结构组织的减少,其中包括胶原蛋白数量的减少。此外,可以预期仍存在的胶原蛋白在机械方面不如正常胶原蛋白强。即使胶原蛋白最初是在足够的维生素C存在下产生的,胶原蛋白的质量也会下降。

Lanman和Ingalls(1937)便证明了,与补充了足够维生素C的动物的伤口相比,缺乏维生素C的豚鼠的伤口具有 “极低的抗拉强度”。 Stolman等(1961年)证明,当从豚鼠食物中除去维生素C时,正常形成的胶原蛋白会产生早期分解。

Abt等(1959)还证明维生素C不仅对正常组织的愈合至关重要,而且对于维持先前形成的疤痕组织也至关重要。 Pirani和Levenson(1953)还发现,疤痕组织比正常结缔组织对维生素C缺乏症更敏感。

这一发现直接表明,与存在足够量的维生素C的情况下正常发育相比,维持动脉粥样硬化,“疤痕”的血管需要更多的维生素C来维持其完整性(无论其受损如何)。这可能是确定已愈合的伤口或血管的机械强度的最重要因素。

当在血管壁的给定区域中存在数量异常的机械劣等胶原蛋白时,正常组织结构的某种程度的破坏和变性可望成为显微镜下最早可检测到的变化之一。

要点9: 斑块是动脉瘢痕组织的一种。

从逻辑上讲,如果在血管的胶原蛋白亚结构的早期分解或退化时可以恢复正常的维生素C状态,则可以预期血管会完全或接近完全愈合。但是,如果维生素C的含量长时间保持在较低水平,则根本无法合成足够数量的优质胶原蛋白和其他重要蛋白质,并且人体将以唯一的方式进行补偿。

如果不存在任何补偿机制,血管将无情地继续退化,直到变得如此脆弱以致最终失败,血管直径逐渐增大(扩张),血液泄漏和/或坦然破裂。

要点10:甚至更大量的维生素C对于正常修复受损组织和维持疤痕组织也必不可少

为了防止这种最终致命的结果,人体会启动一种称为“增殖”反应的补偿机制。简而言之,在血管壁中不存在正常数量的优质胶原蛋白的情况下,人体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增强血管壁。身体通过刺激内膜和紧邻的介质中强烈的细胞增殖(通常是用成纤维细胞)来完成壁的增强。

随着这种细胞增殖的进行,血管壁在逐渐变薄的胶原蛋白区域上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这种增厚是人体在没有正常胶原蛋白形成的情况下集中强化血管壁的方法,这是该特定位置维生素C缺乏的最终结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成熟纤维斑实际上含有高浓度的胶原蛋白(Levene和Poole,1962)。如刚刚讨论的那样,为了增强缺乏胶原蛋白的血管壁的区域,身体刺激了成纤维细胞的大量生产。

成纤维细胞是产生胶原蛋白的细胞,这些新产生的细胞开始覆盖动脉壁内表面的区域,使它们直接与血流接触。毫无疑问,与血液流动的这种接近使得这些新创建的“胶原蛋白工厂”比必须依靠维生素C穿透更深的动脉壁更好地抓住了循环的维生素C。而且,即使斑块本身的胶原蛋白产量增加,只要体内维生素C的总体水平仍然降低,胶原蛋白仍会在动脉壁上消耗。

Crawford和Levene(1953)即证明了,即使直接在血管壁的动脉粥样硬化增厚区域,动脉壁的中膜也会变薄变少。这支持了这样的概念,即使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的较深区域仍然缺乏胶原蛋白,即使这些区域顶部的代偿性纤维增厚胶原蛋白含量很高。

毫不奇怪,取决于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纤维状动脉粥样硬化增厚的实际组成是可变的。通过细胞增殖开始增厚后,动脉中更成熟的阻塞可能会以多种不同方式发生。

这些晚期病变被称为纤维斑块,它们随后可能成为出血,完全血管阻塞和/或钙化的部位。此外,每当有小量出血或血液渗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就可以预期会进一步刺激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因为已知血红蛋白的存在会引起这种生长(Baker,1929)。当然,已经确定出血成斑块(斑块内)会导致整个斑块进展和生长(Corti等,2004)。这可能是晚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早期病变更难完全逆转的原因之一。

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通常不会在心脏内的动脉(心肌内冠状动脉)内发生(Cheng,2000 ; Scher,2000),这一事实也是支持高血压可以,通过过度消耗胶原蛋白耗尽的血管壁,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并促进其持续发展的观点。心肌内冠状动脉是直接穿过心肌本身的动脉。

心脏搭桥手术或球囊血管成形术关注的病变冠状动脉始终是“心外动脉”,这意味着它们遍及心脏外部,只有心肌内分支浸入心肌。这意味着心外膜冠状动脉仅具有由血管壁本身提供的抵抗力,以抵抗持续的血压升高/创伤。

要点11: 高血压会使胶原蛋白耗尽的血管负担过重,从而引发并促进持续的斑块积聚。

与这一主张一致的事实是,心外膜冠状动脉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集中在血压最高的区域,例如分叉和分支的部位(Thubrikar和Robicsek,1995)。然而,心肌内冠状动脉的周围完全是密集而坚固的心肌。即使在这种动脉的胶原蛋白正常含量耗尽的情况下,该动脉也不会处于继发性明显扩张,继而减弱,渗漏和/或破裂的危险中。由于不存在这种危险,因此即使心肌内冠状动脉的胶原蛋白含量也很低,人体也无需采取任何补偿措施来防止其发生,并且随后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细胞增殖反应。非梗阻性内皮疾病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在心肌内动脉中轻易发现(Cooper和Heagerty,1998; Cantin等,2002; Hu等,2005)。但是,在这些血管中通常不会像在心外膜冠状动脉中那样发展出高度,完全演变的病变。因此,有理由也认为,只有当下面三个条件存在时,高血压确实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1. 维生素C缺乏症已经存在了足够长的时间,
  2. 动脉壁中的胶原蛋白和其他重要结构蛋白的水平被充分耗尽,并且
  3. 没有像心外膜冠状动脉那样在血管壁周围提供额外的外部支撑(Robicsek and Thubrikar,1994)。

维生素C缺乏症可引起并维持高血压

另外还有证據显示高血压与维生素C的关系。高血压还需要长期的维生素C缺乏症,才能充分发挥其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潜力。维生素C缺乏症已被证明在高血压的实际起因和维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Bates等,1998; Fotherby等,2000; May,2000)。与此相一致,Galley等(1997年)发现包含维生素C的抗氧化剂组合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此外,Duffy等(1999年)在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中证明,维生素C作为一种单一疗法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研究还表明,较高的血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显然与人类的血压降低有关(Moran等,1993; Ness等,1996; Ness等,1997; Sakai等,1998)。 

要点12:高水平的维生素C可有效降低人体血压

然后,通过两种看似独立的机制,维生素C缺乏症既促进了血压本身的升高,又促进了血管壁受该升高压力损害的敏感性。

另外,适当的维生素C水平不仅使血压不可能显着升高,而且血管壁中胶原蛋白的正常水平可能会使任何血压升高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几乎没有或没有任何影响。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似乎需要明显的维生素C缺乏症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文献:省略

*****

本书在Thomas Levy, M.D., J.D.原著《Stop America’s No. 1 Killer!》基础上,经Dr. Levy同意,更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