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正分子医学会 (ISOM)公开信: 维生素C与新冠肺炎

维生素C和COVID-19冠状病毒

Damien Downing, MBBS, Dr. Gert Schuitemaker

新的冠状病毒只有一种治疗方法:维生素C。

维生素C支持您的免疫系统。
维生素C有助于杀死病毒并减轻感染症状。
这不是COVID的“治愈方法”,但COVID没有任何其他治愈方法。
但是,它可能只会挽救您的生命,并且肯定会降低感染的严重性。

如果有人告诉您这还没有得到证明,请考虑两件事:

事实证明,没有任何一种药可以对抗COVID-19,因为它是一种新病毒。
维生素C可以抵抗包括流感,肺炎甚至小儿麻痹症在内的每一种病毒。

该怎么办?

如果您什么也不做,请立即开始服用维生素C。 每天至少3克。 那就是每8个小时喝1000毫克的胶囊,或者一茶匙的粉末溶解在一品脱的水中,整天喝完。

如果您很聪明并且有动力,请执行我们以前的版本中推荐的所有其他操作维他命C预防冠状病毒(http://orthomolecular.org/resources/omns/v16n04.shtml)

当并且如果您可能感染了COVID-19,只需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每3或4个小时在水中倒入一茶匙(4至5克)(有助于保持水分)。 并继续服用。

您会咨询医生吗? 你会自我隔离吗? 是的,是的。 当然可以 那是你对别人的责任。

喝维生素C和其他措施是您自己做的。

这些链接提供了大量参考,以备份我们的上述声明:

签名:

包括我(成长,Richard Z Cheng, M.D., Ph.D.) 在内的41名来自14个国家/地区的医生,学者

成长 Richard Z. Cheng, M.D., P.D.

ISOM OMNS编辑, OMNS中文版主编

原文

Vitamin C and COVID-19 Coronavirus

by Damien Downing, MBBS, MRSB and Gert Schuitemaker, PhD

(OMNS February 28, 2020) There is only one existing treatment for the new coronavirus: vitamin C.

Vitamin C supports your immune system.
Vitamin C helps to kill the virus and reduces the symptoms of infection.
It’s not a COVID “cure,” but nothing is.
It might just save your life, though, and will definitely reduce the severity of the infection.

If someone tells you it’s not proven, consider two things:

  1. Nothing is proven to work against COVID-19, because it is a new virus.
  2. Vitamin C has worked against every single virus including influenzas, pneumonia, and even poliomyelitis.

What to do

If you do nothing else, start taking vitamin C right away; at least 3 grams a day, spread right across the day. That’s a 1,000 milligram capsule every 8 hours, or a level teaspoon of powder dissolved in a pint or so of water, drank all through the day.

If you’re smart and motivated, do all the other things recommended in our previous release Vitamin C Protects Against Coronavirus (http://orthomolecular.org/resources/omns/v16n04.shtml)

When and if you catch a bug that might be COVID-19, simply increase your vitamin C intake: a rounded teaspoon (that’s 4 to 5 grams) in water (which helps to keep you hydrated) every 3 or 4 hours. And keep on taking it.

Do you consult a doctor? Do you self-isolate? Yes and yes. Of course you do; that’s your duty to others.

Vitamin C and the other measures are what you do for yourself.

These links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references to back up our above statements:

Feb 21, 2020 Three Intravenous Vitamin C Research Studies Approved for Treating COVID-19
Feb 16, 2020 Early Large Dose Intravenous Vitamin C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2019-nCov Pneumonia
Feb 13, 2020 Coronavirus Patients in China to be Treated with High-Dose Vitamin C
Feb 10, 2020 VITAMIN C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TREATMENT OF nCoV CORONAVIRUS: How Vitamin C Reduces Severity and Deaths from Serious Viral Respiratory Diseases
Feb 2, 2020 Hospital-based Intravenous Vitamin C Treatment for Coronavirus and Related Illnesses
Jan 30, 2020 Nutritional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Jan 26, 2020 Vitamin C Protects Against Coronavirus

 

SIGNED:
Ilyès Baghli, M.D. (Algeria)
Ian Brighthope, M.D. (Australia)
Helen Saul Case, M.S. (USA)
Richard Cheng, M.D., Ph.D. (USA)
Gilbert Henri Crussol, D.M.D. (Spain)
Carolyn Dean, M.D., N.D. (USA)
Damien Downing, MBBS, MRSB (United Kingdom)
Michael Ellis, M.D. (Australia)
Martin P. Gallagher, M.D., D.C. (USA)
Michael J. Gonzalez, N.M.D., D.Sc., Ph.D.
(Puerto Rico)
William B. Grant, Ph.D. (USA)
Tonya S. Heyman, M.D. (USA)
Suzanne Humphries, M.D. (USA)
Ron Hunninghake, M.D. (USA)
Robert E. Jenkins, D.C. (USA)
Bo H. Jonsson, M.D., Ph.D. (Sweden)
Jeffrey J. Kotulski, D.O. (USA)
Peter H. Lauda, M.D. (Austria)
Thomas Levy, M.D., J.D. (USA)
Homer Lim, M.D. (Philippines)
Stuart Lindsey, Pharm.D. (USA)
Victor A. Marcial-Vega, M.D. (Puerto Rico)
Charles C. Mary, Jr., M.D. (USA)
Mignonne Mary, M.D. (USA)
Jun Matsuyama, M.D., Ph.D. (Japan)
Jorge R. Miranda-Massari, Pharm.D.
(Puerto Rico)
Karin Munsterhjelm-Ahumada, M.D. (Finland)
Tahar Naili, M.D. (Algeria)
W. Todd Penberthy, Ph.D. (USA)
Dag Viljen Poleszynski, Ph.D. (Norway)
Datuk Selvam Rengasamy, MBBS (Malaysia)
Jeffrey A. Ruterbusch, D.O. (USA)
Andrew W. Saul Ph.D. (USA)
Gert E. Schuitemaker, Ph.D. (Netherlands)
Robert G. Smith, Ph.D. (USA)
Thomas L. Taxman, M.D. (USA)
Jagan Nathan Vamanan, M.D. (India)
Garry Vickar, MD (USA)
Ken Walker, M.D. (Canada)
Atsuo Yanagisawa, M.D., Ph.D. (Japan)
Anne Zauderer, D.C. (USA)

从Astra-Zeneca鱼油计划的失败说起,兼论氧化压力

最近,一家大型制药公司(Astra-Zeneca,阿斯利康)报告说,他们的新鱼油产品大规模的III期临床试验失败了。我一点也不惊讶。 实际上,这不是第一次这样的失败尝试。 让我在这里预测,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这样的失败。 直到医学界和药物开发界发生根本变化。

我不知道任何慢性疾病是由于一个单一原因造成的。我知道我对医学了解不够,尽管我整个成年生活都在医学领域里,已经40多年了。

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慢性疾病都有增加了的氧化压力(OS)作为其主要特征。这个慢性疾病清单包括但不限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这个单子很长。实际上,所有对氧化压力有过研究的慢性疾病都显示增加了的氧化压力。相信我,我研究了很多。实际上,我会挑战任何人, 找出一个没有氧化压力升高的慢性病。

氧化压力定义为氧化剂/抗氧化剂的比例。(还有所谓氮化压力,但是现在文献中一般并入氧化压力慨念中)。氧化压力并无好坏之分,只有高低不同。就像血压一样。 血压过高对你有害,但血压过低也会杀了你。因此,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的平衡是关键。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丰富的氧化剂包围的环境里(所有的毒素都是氧化剂),我们的食品的营养价值下降,包括抗氧化剂的减少(我在本文中不会对此进行扩展)。

要真正改变氧化压力升高的状况,人们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一方面,我们需要限制氧化剂的摄入量,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增加抗氧化剂的摄入量,以达到临床上有意义的氧化压力平衡,通过只改变氧化剂/抗氧化剂比的一侧,通常不会导致有意义的氧化应激重新平衡。上述Astra-Zeneca的失败,我敢断定,原因在此。

整个医疗和制药行业需要重新思考他们的做法。目前全球奖励制度主要以单一药物专利机制为基础。很多时候,制药公司会改变一个新药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专利性。 这种方法有一个固有的主要问题:改变的,不自然的分子往往有副作用。著名的美国”妇女计划“ (Women’s Initiative) 发现人工合成激素有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如果制药公司不改变分子结构,他们便不能申请专利。这是一个二难的困境。因为,没有经济动机来推此类研究。这是我对整体医学(integrative medicine)或功能医学(functional medicine)总结的新三观“整体观“”自然观“”平衡观”中之自然观之反应。慢病防治,养生长寿离不开这新三观。

这需要改变。需要建立一个更完整和更有意义的奖励机制,以鼓励大型制药公司对药物开发进行系统性投资。药物组合或系统的疾病管理平台应可申请专利保护。天然形式的制剂(未改变对人体的异物分子)可以保存在这些更全面的药物开发方法中,然而这些综合形式也可以申请专利。 随着医学领域的觉醒(如整体医学, 功能医学的日益普及),这种新的药物开发模式应该而且将越来越普遍地在可预见的未来。 这最终将使行业和消费者受益。

Recently, a giant pharma (Astra-Zeneca) reported that their new fish oil product failed a large scale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I am not surprised at all. Actually this is not the first time of such failed attempt. Let me predict here, this won‘t be the last such failure either. Until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medicine and drug development occurs.

I don‘t know any chronic disease that is due to a single cause. I know I don’t know enough about medicine, albeit I have been in medicine my entire adult life of over 40 years.

Most, if not all, chronic diseases have increased oxidative stress (OS) as its key hallmark. This list of chronic diseases includes, but not limited to,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iabetes mellitus, cancer,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many many more. Actually all chronic diseases that have such research on oxidative stress that I have studied have increased oxidative stress. Believe me, I have studied a lot. Actually I will challenge anyone to show me a report where scientists looked into oxidative stress and didn’t find it elevated in a chronic disease state.

Oxidative stress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oxidants/antioxidants. (There is also a nitrasative stress which in the literature is often included in the OS these days). Oxidative stress is not a good thing or bad thing, just like blood pressure. Too high a blood pressure is bad for you, yet too low a blood pressure will also kill you. so the balance of oxidants and antioxidants is the key. Today we live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we are surrounded by the abundant oxidants (all toxins are oxidants), and where our foods have decreased nutritional value including decreased antioxidants (I will not expand into this in this article).

To truly change the elevated oxidative stress status, one needs to take a multi-pronged approach: on the one hand, we need to limit the intake of oxidants and on the other, we need to increase the antioxidants intake to reach a clinically meaningful balance, by changing just one side of the oxidant/antioxidant ratio often will not result in meaningful oxidative stress re-balance.

The entire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needs to re-think of their approach. The current worldwide reward system in primarily based on single drug patent mechanism. Often times a drug company would alter a potential drug molecule to make it patentable. This approach has an inherent major problem: an altered, unnatural molecule often have long time side effects to human body. Harmful synthetic hormones found in women‘s Initiative are such a typical example. But if a drug company doesn’t alter it, they can‘t patent it. This is a dilemma: there is no financial incentive to invest in such research.

This needs to be changed. A more complete and meaningful reward mechanism needs to be in place to encourage big pharma to invest in systemic approach to drug development. Combination of agents, or propriatory disease management platforms can be patented. Natural forms of agents (not altered foreign molecules to human body) can be kept in these more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drug development and yet these comprehensive forms can also be patented. With the wakening in the medical field (such as the ever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integrative/functional medicinee), this new model of drug development should and will be more and more common in the forseeable future. This will ultimately benefit both the industry and the consumer.

实证科学忽视总体、整体,重视细枝末节。

今天读到一好文: 史前文明被发现,进化论即将被推翻,人类未来该往哪走?

以前此类文章也读过一些,但今天读来,颇有感触。作者写道: “实证科学忽视总体、整体,重视细枝末节。它的指导思想认为「把握整体的关键是分化」,要研究一个事物,就把它细分、再细分,研究清楚每一个细节,再还原到整体,称为还原论。而实际上,由于领域、学科分得太细、太专,根本就无法还原到整体,甚至各学科之间都不能完全了解,还原论成了泡影。实际上实证科学发展的结果,已经无法把握整体,那么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就是:实证科学无法全面认识事物。这条发展科学的路线的局限性一目了然。”

我只是一名医生,也了解一些生物学。但对广泛的科学并不了解。据此文章,似乎这种“忽视总体,整体,重视细枝未节”,我称之为“拣芝麻,丢西瓜”的思维方式,不仅仅存在于医学,而且是现代“科学”的通病。

我从医40多年,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内科学,肿瘤学,病理学等领域。从基础实验室,到临床内科,急症医学,生物制药公司,可以说涉及很广,但学不精专,啥都没学好。这几十年来,我总觉得读了不少书,也通过了数不清的高难度考试,但从未找到真正让我想信,让我激动,入迷的一门学科,直到我发现:整体医学(Integrative Medicine)。

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想弄清医学到底是咋回事。把我40多年各方面的所学融汇贯通,逐渐开始明白,原来,以前都是“忽视总体,整体,重视细枝未节”,只见树木 不见林的思维。如果我们“退一步”,“海宽地空”地对人体,环境及健康,疾病宏观地思考,那么我们就可以了解并改善/治愈很多疾病了。

但我这类“整体医学”信奉者还是极少数,但此“史前文明”一文似乎表明科学界应该有其他同道。如果这些同道聚在一起,尽管学科不同,但思维,哲理相妨,那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呢?

又一个抗衰老神药!抗衰老与NMN浅谈

近日网上又热炒抗衰老”神药“NMN。应邀评论。

首先这个NAD/NADH+ 辅酶是体内众多重要的调节机制之一,属于抗衰老/功能医学讨论的“营养”范畴,是我们的特制配方“成博士全细胞营养素Dr. Cheng TotoCell Nutrition)中的一个成份。但只是一个成份而已,这些成份都很重要。正如基因,端粒(telomere),端粒酶(telomerase)等众多“新概念”一路被炒作过来一样,现时火热的NMN抗衰老神药更多的是一个商家炒作,而不了解真正的“抗衰老”医学。至少我认为炒作这些概念的人更注重的是你的钱包。还记得也曾被热炒的白黎芦醇(Resveratrol)吗?始作佣者为同一人。白黎芦醇很重要,也是“成博士全细胞营养素”中的一个成份。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基础科学家不是临床医学家。基础科学家的思维与临床医学家不同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作为基础科学家,他/她需要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单个和较小的问题,然后为这些较小但基本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他/他不必担心整个系统的整体后果。而对于一个好的临床医学家而言,他/她的重点应该是整个系统(患者),而不只是一个局部。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结果很可能就像外科手术中的一句老话:“手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患者却死了” (详见:基础科学思维与临床思维)。

长寿,抗衰老,慢病:观察一下你周围的,你知道的故去的人,有几位是死于疾病的?又有几位是死于“无疾而终”“寿终正寝”的?估计与我一样,你所知道的人绝大部分死于慢性疾病: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目前长寿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防治慢性病!!!

长寿没有灵丹妙药。不要期待你可“想吃吃,想喝喝”,然后服一粒抗衰老神药,voila,百病皆除,幸福长寿。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抗衰老首先要防治慢性病。慢病防治,养生长寿需要一个”整体,自然,平衡“的观念。慢病防治,养生长寿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参考:

养生保健,预防疾病之基本

中年发福与糖尿病防治浅谈(1)

抗衰老/功能医学如何用于亚健康及慢病防治

我对衰老, 健康, 疾病,抗衰老,慢病防治的认识:

1. 狭义的,特指的抗衰老 (the specific definition of anti-aging): 特指针对衰老机制的,能够延长自然寿命的方法,不包括慢病防治。
2. 广义的抗衰老 (the general definition of anti-aging): 指任何能够延长寿命的方法,包括慢病预防及治疗。我们中绝大部分人都会死于各种疾病(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为前二位杀手),及”非正常死亡“,极少人能够真正““寿终正寝”“无疾而终”。因此,对于我们我们中绝大部分人而言,抗衰老之首要任务是慢病防治。

近日网上又在热炒的抗衰老”神药“NMN, 主要作用是提供NAD+合成原料, 意在提高体内NAD+量。而NAD+在体内有重要功能。人体衰老时,NAD+量下降。近日“自然”杂志一篇文章 (Campisi, 2019[31292558])综述了抗衰老相关硏究,并总结了人体衰老的几个机制:

1. 胰岛素信号通路;
2. mTOR机制;
3. Sirtuins及NAD+;
4. 生物钟;
5. 线粒体及氧化压力;
6. 细胞衰老;
7. 慢性炎症;
8. 蛋白质稳态。

其中关于NAD+一段,我编译在本文最后供参考。应该指出,这篇“自然”杂志文章并不全面。如,已经被广泛接受的“干细胞衰竭”论,几乎没有提及。NMN是NAD+的前体,其他NAD+前体包括维生素B3 (烟酸及烟酰胺)。维生素B3 (烟酸及烟酰胺)十分价廉,而NMN十分昂贵。足量维生素B3 (烟酸及烟酰胺)效果明显。尽管有研究者认为从维生素B3 (烟酸及烟酰胺)合成NAD+效率欠佳,而NMN效率更好,但这可能与研究用维生素B3 (烟酸及烟酰胺)量不足有关。很显然,NAD+量下降只是衰老的机制之一,而且目前尙无证据证明足够剂量的维生素B3 (烟酸及烟酰胺)与NMN有显著差别。

更重要的是: 影响我们大部分人寿命的主要因素不是NAD+,而是各种不健康生活习惯,环境毒素,慢性病。

我们提倡的慢病防治,抗衰老的步骤:

  1. 改善生活习惯: 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的睡眠;运动;健康的饮食习惯(我特别推荐低碳/生酮饮食,间歇性断食)。生活习惯的改变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也是最廉价的“抗衰老”“慢病防治”手段。但是人性所致,我们都不想改变自己已经习惯了的,舒适的,尽管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谁也不愿去改变自己的习惯,人们都期望着一“抗衰老神药(miracle drug)”。而市场上从来都不缺乏投其所好之商家。
  2. 减少并排除环境/体内毒素:这些是导致你生病,缩短你寿命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之一)。体内堆积各类化学, 及汞,铅,砒霜等毒素,这身体会健康吗?仅补NMN会有用吗?尤其要提出的是:不要补钙(与铁,铜)。中老年人大部分钙,铁,铜过多。
  3. 全面补充维生素,营养素(尤其是各类抗氧化剂),及稀有元素,包括大剂量NAD+前体(Vit B3)及线粒体营养。当今人们饮食中热量过多,营养素,维生素不足。不重视这些基本问题,而去关注昂高的“灵丹妙药”,属于本末倒置,绝非“上大夫”之所为。尤其要提出的是:大量补充Vit C,镁,抗 氧化剂。
  4.  改善体内器官间,细胞间的沟通(荷尔蒙平衡)。中年后,男女体内荷尔蒙下降,失调,促进衰老,慢病的发生。而这些不是靠补NMN能有效的。
  5. 干细胞补充等。

关于NAD+:

Sirtuins和NAD +
1995年,遗传筛选将表观遗传“沉默”因子确定为长寿基因。五年后,Sir2被鉴定为一种保守的蛋白质,可调节酵母中的复制寿命。一个关键的发现是证明Sir2是一种蛋白质脱乙酰酶,它以依赖于细胞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 +)的方式从组蛋白中去除乙酰基。另一个关键的证据是,Sir2是酵母中饮食限制下观察到的寿命延长的关键蛋白。其他生物也表达称为sirtuins的Sir2相关蛋白,其通常起蛋白质脱酰酶的作用,从目标蛋白上的赖氨酸残基上除去酰基,包括乙酰基,琥珀酰基和丙二酰基。小鼠和人表达七种sirtuin,其特征在于保守的催化结构域和可变的N-和C-末端延伸。 SIRT1,SIRT2,SIRT3,SIRT6和SIRT7是真正的蛋白质脱乙酰酶,而SIRT4和SIRT5不表现出脱乙酰酶活性,但从蛋白质中的赖氨酸残基中去除其他酰基。值得注意的是,SIRT1,SIRT2,SIRT6和SIRT7似乎起到表观遗传调节因子的作用,而SIRT3,SIRT4和SIRT5则位于线粒体中。 Sirtuins已成为全球代谢调节因子,可控制对卡路里限制的反应并防止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从而增加健康状况,并在某些情况下延长寿命。

NAD +是在所有活细胞中发现的关键氧化还原辅酶。它既可作为酶的关键辅酶,通过将电子从一个反应传递到另一个反应来促进还原 – 氧化反应,也可作为其他酶的共底物,如sirtuins和聚腺苷二磷酸 – 核糖聚合酶(PARPs)。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AD +水平和sirtuins的活性随着年龄和衰老期间的降低或在高脂饮食的动物中降低。相比之下,NAD +水平响应于禁食,葡萄糖剥夺,饮食限制和运动而增加,这些都是与较低能量负荷相关的条件。 NAD +水平在增加寿命和健康状况的条件下增加,例如饮食限制和运动,以及在衰老期间或在减少寿命和健康状况的条件下减少,例如高脂肪饮食,这一事实支持降低NAD +水平的工作模式可能有助于衰老过程。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上,已经预测和验证NAD +补充剂在老化期间发挥保护作用。

VC

当前各种媒体对维生素C(VC)褒贬不一。VC批评者主要担心VC的副作用(如肾结石)。但这些批评文章的作者中有几位真正研究过VC?医学文献库(PubMed.com)里有~6万篇有关VC的文献。他们研究了几篇? 本书作者不仅有丰富的VC临床应用经验, 更重要的是他广阅博览VC文献,引用大量的研究证据(本书引用1200多篇科学文献), 详尽而逻辑地为读者分析了为什么诸如肾结石等所谓维生素C的毒副反应并非维生素C引起; 维生素C是动物界(包括我们人体)很重要的抵抗疾病的防线; 抗生素; 也是一很有效的广谱毒素中和剂。不仅如此, 维生素C缺乏更是动脉粥样硬化, 骨质疏松等多种慢性病的重要原因。而且维生素C十分安全, 每日200多克的剂量范围内, 还未发现重大毒副反应。本书是目前为止对维生素C研究最彻底, 最详尽的书。它从家居大人, 小孩感冒, 意外中毒的处理,到医院急症室各种中毒的抢救, 都有具体的, 有科学依据的介绍, 实在是人手一册的最基本的工具书之一。

诺贝尔奖的误人之处

每年这时候,是诺贝尔奖公布的时候了。今年,研究氧气传感机制的3位科学家获得了医学奖。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生命的奥秘以及癌症的发展过程。祝贺三位伟大的科学家!

 

显然,诺贝尔奖委员会在使诺贝尔奖成为世界上最受追捧的医学研究奖方面做了出色的工作。这是所有生物/医学科学界科学家们竞相追捧的圣杯。诺贝尔医学奖在增进对医学科学的深刻理解方面很出色。

 

但我担心这诺贝尔奖文化十分误人。

 

即使在基础研究中,人们也开始看到这种反思。我们曾经简单地对基因进行测序,希望找到治愈方法。好吧,那没有发生。我们开始意识到遗传学并不是那么简单,然后出现了基因组学的概念。一个基因是孤立的,我们需要研究所有基因及其相互作用方式,这就是基因组学。很快,我们发现基因组学并不能覆盖所有内容,开始引进转录组学,再进入蛋白质组学,再进入糖组学,脂质组学,代谢组学等。基本上,科学家开始发现,我们不仅需要研究基因序列,而且还需要研究基因如何与其他基因相互作用,如何将基因最终翻译成具有功能性的蛋白质,以及蛋白质如何彼此相互作用以及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等。在我看来,这是基因科学目前的最高认识。这已经非常复杂。但是对我来说,这仅仅是个开始,它只是达到了细胞的水平。我们的人体比细胞水平复杂得多。因此,可以看到,甚至科学家们也开始采用基础研究的“整体观”。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到目前为止,基础科学领域仅局限于细胞水平。他们需要很多年才能认识到这种细胞水平的研究还不够,我们需要进入器官水平,全身水平和身体-环境水平。

 

而这种“整体观”正是抗衰老/功能医学的本质。

 

我的意思是,尽管鼓励基础科学家从根本上研究生物学很重要,但我们的临床医生和临床教育人员必须清楚地了解诺贝尔奖的缺点:在临床医学中,我们不需要诺贝尔奖的心态,我们需要可以全面照顾患者的医生。

 

我坚信, 而且是越来越有信心: 任何慢性疾病的治疗, 尤其是癌症, 必须是全身性的, 系统化的, 个体化的。 

 

 

当今癌症治疗的缺陷

当今癌症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缺失部分是癌症的“种子与土壤”关系。为什么癌症会在某些人体内生长?是因为运气不好还是基因不好?为什么今天的癌症比几十年前更常见?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周围的致癌物比以前多得多。加上我们的抗癌能力下降(饮食中蔬菜等减少)。因此,在某个癌患者身上,我们要问的是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如何?体内有什么毒素?缺乏什么抗毒素(特别是抗氧化剂),已经导致了(除了癌以外)其他什么功能失调等。不解决这些问题,癌症管理计划就是有缺陷的。

有毒金属超标

我的一位刚查出结肠癌病人的一部分报告:许多有毒金属超标。这些问题不纠正,癌症能治好?

糖代谢异常

 同一病人的血糖代谢检测。难怪糖尿病人的癌症风险要明显升高了。

一膀胱癌患者的多种有毒重金属超标

 

因此,一个好的综合癌症管理程序,我们将运行这些测试(包括此处显示的测试以及其他测试),然后除了直接进行抗癌管理外,尝试纠正这些潜在的问题。

对于直接的抗癌管理,我们使用基于癌症代谢论方法,包括限制生酮饮食。

详见

http://www.drwlc.com/CN/?p=453

 

抗酸药是典型的“治表不治本”, 还可能把“小病”治成大病!

最近,世界零售界巨头,Wal-Mart,停止销售Zantac, 因为其可能含有严重超标的致癌物。但即使不含致癌物,这些抗酸药也不该常用! 抗酸药是典型的治表不治本,而且长用会带来巨大严重的后果!

https://m.siqiquan.org/?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headlineDetailShare/39342

https://khn.org/morning-breakout/fda-asks-drugmakers-to-conduct-their-own-tests-of-heartburn-drug-zantac-for-carcinogen-while-walmart-joins-in-pulling-drug-from-shelves/?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国内“五高”(三高+高尿酸及癌症高发)在严重危害我们寿命及生活质量。目前的医学治已病为主,“治表不治本”,较少考虑恢复病人解剖及生理上的正常态。高血压的降压,糖尿病的降糖,胃痛病人的止酸,莫不如此。如常见的用止酸药治胃痛。胃痛并非胃酸过多引起,而是胃粘膜受损等所致。长期服用止酸药造成很多其他疾病。更好的防治方法应该治未病,在疾病的早期或是前期便干预。而且治疗应考虑解剖结构(Macro)的保留及正常生理,生化(Micro, 即维生素,营养素,各种重要的激素等)的平衡。也即应从全身着眼,恢复“正常”(而不仅仅是除掉异常)着手。这后者便是当今所谓的“抗衰老/功能医学”治病哲学。

 

长期使用抗酸剂(PPI)与老年痴呆,肾功能减退,骨质疏松,营养不良等多种全身性慢性疾病有关!

 

“病从口入,癌从口入”。不是吓唬你,如果你有胃病,赶快彻底治好吧。

 

关于胃酸, 胃痛, 及维生素C:

 

正常胃酸为盐酸, 酸度为pH2.0左右 (强酸)。尽管为強酸, 但健康人不胃痛? 为什么? 因为胃粘膜层有抵抗胃酸的能力。 那为什么会胃疼呢? 那是因为胃粘膜受损, 胃酸进入粘膜下层, 不该有胃酸的地方。或者是胃酸倒流到食道了, 也是胃酸到了不该到的地方。因此, 胃疼的原因不是胃酸过多。 止酸又是一典型的治表不治本的方法。正确的治疗应该是让胃粘膜修复, 或是改善生活习惯, 修复反流性食管炎(GERD)等。粘膜修复需要大量㬵原蛋白, 㬵原蛋白合成需VC, 及各种营养素. 而且不少人有H. Pylori (幽门螺杆菌)。 H Pylori也是怕酸的(它们躲在很深的地方)。止酸药不利于杀灭H. Pylori。VC也有杀菌作用。所以我们发现不少病人在服用我们的VC粉及全细胞营养素(含VC)后, 浅表性胃炎恢复了。

 

Morschel, 20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renal disease. PMID [30010692]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it C intake existed between H Pylori positive patients and negative ones.  H pylori + patients‘ daily intake of VC was 35.9 mg compared to 130.9 mg in H Pylori – patients. PPI use may cause a reduction in the plasma Vit C levels (Henry, 2005 [1616790]). Cited in Aditi 2013 [22543844]. 

 

Thong, 2019.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Fracture Risk: A Review of Current Evidence and Mechanisms Involved. PMID [31060319]

 

Ortiz-Guerrero, 2018. Proton Pump Inhibitors and Dementia: Physiopathological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s. PMID [29755512]

 

 

 

 

中西医之争-抗衰老/功能医学的诞生

正当中国人(复旦大学群已经为此争论了一周,但其中上医人士却没参与)为中西医吵得不可开交时,外国人(至少美国人)却在西医中融入了中医哲学—-近几十年,尤其近10年左右越来越兴旺的抗衰老医学(anti aging medicine),功能医学(Functional Medicine),整合医学(integrative Medicine). 尽管名称不同, 但大体上都推崇“整体观,平衡观, 及自然观”, 这些中医元素。就我看来, 抗衰老医学/功能医学/整合医学是最好的,真正的中西医结合。抗衰老医学/功能医学/整合医学充分利用中医的指导思想, 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 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临床治疗效果。

 

苦于当今医学对慢性疾病治疗的无能,近几十年前一些西医师们开始从中医, 印度医学,美洲土著医学等中采百家之长,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抗衰老医学/功能医学/整合医学。其中美国抗衰老暨再生医学科学院(A4M)为最早,成员最多。

 

这些所谓非主流医师推崇的便是“整体观,平衡观, 及自然观”指导下的新的医学思维。这些所谓非主流医师,思维,方法历尽各种打击。其中也不乏一些无真才实学的投机分子。但近年来,经过优胜劣汰,抗衰老医学/功能医学/整合医学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美国人)支持并接受,以及主流医学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国内主流医学界人士开始关注,接受这些“离经叛道”的思维,方法。低碳/生酮饮食,维生素C,癌症是一代谢病等都是例子。

 

抗衰老医学/功能医学/整合医学推崇的“预防为主”的原则也与中医大有渊源。我们国内首推的抗衰老/功能医学体检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并接受。

 

 

有感于复旦大学中西医争论之际。


我是美国抗衰老暨再生医学科学院(A4M)的骄傲的Fellow(研究员),及认证医师。


https://www.a4m.com/about-a4m-mmi.html


预防癌,冠心病,糖尿病等慢病 —- 抗衰老/功能医学检查

现在几乎人人体检。但很多人体检似乎好好的,可不久就被诊断出癌症或是其他重病。为什么?

这是因为目前的体检都在查疾病, 即你有没有生病,而没有查你离生病有多远。

所有疾病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从无症状到有症状,从可逆到不可逆。以糖尿病为例,常规体检查到糖尿病时,你的胰岛细胞已经80%坏死,基本上不可能复活了。癌症也是如此,常规体检查出癌症,那就比较麻烦了。

 

我们大家都知道的,癌症,糖尿病不是一天内发生的。在临床上诊断出这些疾病以前很多年, 其实你的体内已经开始了很多生化,生理等的,查得出来的变化。抗衰老/功能医学检测便是此类检测。

除了传统医学的检查外,抗衰抗衰老/功能医学测试通常包括维生素/营养素的水平,包括抗氧化剂、毒素(氧化剂)、氧化应激标记物、新陈代谢标记物、线粒体代谢异常的标记物、肠道健康(肠微漏, 菌菌失调等)、激素平衡(或失衡)等。不过,不是每个人都要做。我们一般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 有选择性地做。这些检测的结果会让我们对一个人的身体是如何运作以及存在什么问题有很好的了解。这些测试将指导我们如何干预和改善我们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任何现有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