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C的副作用:与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商榷

最近武汉大学药学院丁虹教授在一文:抗疫29天:新冠疫情早期患者与晚期患者的差异及精准用药思考中关于维C副作用,写道:

维生素C,维生素C在体内分解代谢最终的重要产物是草酸,长期服用可出现草酸尿以致形成泌尿道结石。过量服用可引起不良反应:每日服1~4g,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有时可导致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每日用量超过5g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孕妇服用大剂量时,可能产生婴儿坏血病。”

对于丁教授列出的VC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长期服用可出现草酸尿以致形成泌尿道结石;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孕妇服用大剂量时,可能产生婴儿坏血病”等,我们找不到文献支持。

我们国际IVC中国疫情医疗支援队及国际正分子医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rthomolecular Medicine, ISOM)认为VC十分安全。丁教授列出的VC的不良反应缺乏科学证据。 我们愿与丁教授商榷。

我们国际VC医疗支援团队希望与丁虹教授沟通,以澄清疑惑。请联系我们团队任何一位队员或专家,也可直接联系队长(成长)173.1716.9336; 副队长(张鸿)185.1561.8231。谢谢。

成长博士

国际IVC医疗支援团队队长

国际正分子医学会新闻网中文版主编

2020.2.24

附: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方大剂量维生素C权威总结

VC很安全,肾结石风险被过度夸大了

与西安交大二院大剂量VC治疗新冠肺炎临床试验团队探讨

尊敬的西安交大二院大剂量VC治疗新冠肺炎临床试验团队领导:

西安交大二院开始了大剂量VC研究,是国内报道的第二个抗NCP大剂量VC试验。值得期待。初期报告是积极的,期待具体结果。加油,西安交大团队!

但西安交大二院文中最后写道: “ 最后基于维生素C的各种药理学特性,临床上存在以下情况的患者不宜使用这种治疗方案:1.对维生素C过敏;2.预期寿命不到24h;怀孕和/或哺乳期妇女;气管切开或有家庭氧疗病史;6. 间质性肺病、恶性肿瘤、弥漫性肺泡出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活动性肾结石病史。”

但这七个禁忌症都缺乏文献支持。一个比较普遍认可的禁忌是G6PD缺乏症,但未被西安交大二院文列入。西安交大的公众号报道已流传到国际上,今天国际正分子医学会会长,日本正分子医学会会长Atsuo Yanagisawa(柳泽厚生)博士,国际正分子医学会医学新闻网总编Andrew Saul博士来电质疑, 寻求澄清。

我们国际VC医疗支援团队希望与西安交大二院沟通,以澄清疑惑。请联系我们团队任何一位队员或专家,也可直接联系队长(成长)173.1716.9336; 副队长(张鸿)185.1561.8231。谢谢。

国际IVC医疗支援团队I
2020.2.24

Feb. 24th, 2020.

To: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High Dose IVC Clinical Study on NCP Team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econd Hospital started the high-dose VC study, which is the second anti-NCP high-dose VC trial reported in China. We look forward to the final exciting report. The initial report is positive and encouraging. Kudos to Xi‘an Team!

However, the final paragraph in the article of the Secon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tates: “Finally, based on the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vitamin C, patients with the following clinical conditions should not use this treatment plan: 1. Allergy to vitamin C; 2. Life expectancy less than 24h; Pregnant and / or lactating women; tracheotomy or history of home oxygen therapy; 6.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malignancy, diffuse alveolar hemorrhage, diabetic ketoacidosis, or history of active kidney stones. ”

A more commonly accepted contraindication is G6PD deficiency, but it‘s not mentioned in their paper. This WeChat report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has rais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Today, Dr. Atsuo Yanagisawa,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Orthopaedic Medicine (ISOM), President of the Japan Society of Orthopaedic Medicine and Dr. Andrew Saul, Editor-in-Chief, Orthomolecular Medicine News Service (OMNS) of ISOM have contacted me and request clarification.

We, at the International VC Medical Support team, hop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team at the Secon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to clarify the above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any of us at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Support Team or contact me (Richard Cheng, MD) directly at 173.1716.9336, or Dr. Zhang at 185.1581.8231. Thank you.

Richard Cheng, M.D., Ph.D.

Team Leader
International IVC Medical Support TeaIm

为您自己及您所爱的人的健康,烦请各位投深圳宝安医院一票!

为您自己及您所爱的人的健康,烦请各位投深圳宝安医院一票! 如果您信任我,则并请转发您所在的其他群。

http://v1.sznews.com/front/jkcs2019_front/mobile/index1.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您的一票表面上是投宝安医院,而更重要的是您投票支持宝安医院正在推进的“低碳医学”, 真正利民健康的医学!  宝安医院在周华博士等的带领下开展的低碳医学对于全民健康,纠正目前医学对营养,整体医学等方面的错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我平时不参与这些网上投票,因为我并不了解要投的对象,作假成份很多 (其实我很反感其中的作假行为)。但我了解宝安医院的低碳医学。)

我很荣幸, 是宝安医院的特聘专家。

成长 医学博士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博士

(美国)成氏综合健康中心主任

美国抗衰老暨再生医学科学院研究员

深圳宝和中心医院特聘专家

 

深圳医学会低碳医学专委会特聘专家

我们正在寻找国内合作伙伴,进一步冠心病逆转研究

我们正在寻找国内合作伙伴,进一步冠心病逆转研究。

 

谁愿意承担这个项目,如果结果证明是积极的(我相信),它将震惊世界,因为冠心病是世界上的头号杀手!

 

冠心病(CAD)是世界第一杀手。现有的临床研究表明,CAD可能是可逆的疾病。 1950年代和1990年代的几项临床研究表明,CAD的减慢或逆转在数月之内发生,最长的研究为19个月。

 

我们有兴趣对CAD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不仅要低碳/生酮饮食,而且还要进行更深入的功能性医学干预)。如果结果如预期(我非常有信心结果将会比以前的研究结果更好,因为我们对冠心病的机理研究及干预/营养配方更完善了是),那将是医学上的重大突破。

 

We are calling for a collaborative effort to further clinically study the reversal of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AD).  There is abundant basic research and early clnical studies to support the notition that CAD is a reversible disease. If the our results turn out to be posive (which I am confident of since we know more about the pathology of CAD and our interventionion protocol is better than the ones used in the past) will shock the world, and help so many people in this world, a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s the world‘s irreversible No. 1 killer! 

 

 

 

 

国内又一娱乐界名人患癌医疗无效去世

惊闻国内又一娱乐界名人李x, 患癌而赴美国高级(昂贵)医疗中心治疗无效,仅仅50岁便因癌去世。

”高科技“主流医学治癌现状: 绝大部份的中晚期癌症(尤其是脑, 肺, 肝, 肠胃等实体器官癌)的治疗无明显效果。主要原因有:1. 癌症发病理论错误;2. 抗癌战略错误(只注重“邪”,而忽视“扶正”)。很多癌症病人是被治死的。

癌症的起因不是基因突变,而是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以癌症代谢疗法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既“袪邪”,又“扶正”,达到控制癌细胞的生长, 创造时机让病人恢复抵抗力以达到“与瘤共存”,甚至最终制住癌症。綜合目前國際上及我們自己的經驗,對於符合下面三个条件的病人,癌症是很有可能被控制住的:

1. PET/CT阳性;
2. 病人积极配合(进行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的改变);
3. 病人的癌症还没到晚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时候。

国际上一些使用癌症代谢论治疗癌症的案例:

一位38岁恶性脑胶质瘤(GBM)病人使用生酮代谢疗法治疗后2年,仍然无任何肿瘤复发迹象!这在GBM肿瘤中十分罕见。Tom Seyfried教授及其团队在Frontiers in Nutrition 3/29/18发表文章报告了上述病例。GBM是一十分恶性的脑瘤,常规治疗在过去40年来对病人在年轻的成年病人中不超过20%的病人能活过2年。本病人在肿瘤切除及常规治疗上,加用生酮饮食,Vit D3, 二甲双胍,甲基叶酸,chloroquine, EGCG, 高压氧舱。24月后随访,病人健康十分良好,无任何肿瘤迹象(Karnofsky评分100%)。值得注意的是本病例未用任何考的松类激素,因为此类激素促进血糖升高,对癌症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

Slocum等医生报道(美国癌症代谢治疗年会, 2017年2月Tampa, FL): 他们总结了44例第4期肺癌(Stage IV, NSCLC)用代谢疗法结合传统放/化疗效果. 他们的1年生存率达86.1%(而文献报道同期NCSLC1年生存率为18% (PMCID: PMC3096514).

Slocum医生组曾报道33例3/4期胰腺癌用代谢+常规放/化疗1年生存期达到82.6%(J of Pancreas (Online) 2016 Jan 08; 17(1):36-41.), 而统计显示胰癌1年生存平均20%(含1-4期).

Slocum组2016年个案报道: 一81岁妇女3期直肠癌在用代谢疗法+放/化疗后, 27个月后(文章发表时)仍然临床无肿瘤迹象.

Roger D(Seyfried教授私人通信(2016年6月)发现3期膀胱癌患者,7月底开始用代谢治疗R-KD(此患者经常将血糖/酮比例保持在1或以下)。不久便找不到癌症(Clinical remission).

我们一86岁男性前列腺癌患者, 术后2年复发, 全身转移, 癌指标(PSA)>100, 家中已准备后事。经我们代谢治疗一个疗程(3个月)后, PSA恢复正常, 病人感觉良好。

• 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学的Linda Nebeling大概是最早将生酮饮食法用于癌症病人的。在1995年, 她报告了用生酮饮食治疗的二位小病人, 3岁及8岁, 都患有晚期脑癌, 都被预测活不过3年。经过生酮饮食后, 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 脑瘤引起的癫痫抽搐减少并停止。不久肿瘤逐渐缩小并消失。至文章发表时, 二位病人已分别良好存活4年及5年且无肿瘤复发迹象。其中3岁的小女孩, 后来获知, 15年后仍然存活无肿 • 德国Würzburg的Melanie Schmidt等医生做了一个16个病人的小型的为期3个月的临床试验。16个病人中5人坚持了整个3个月的生酮饮食。其他病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坚持。但较严格地按要求坚持了3个月的病人的肿瘤全部显示生长减缓,或停止生长,甚至缩小。 • Albert Einstein医学院的Eugene Fine医生2012年报道了10位各种实体癌(直肠, 乳, 胃, 子宫, 食道, 输卵管)病人在采用生酮饮食后, PET-CT显示肿瘤停止生长或有所缩小。 • Beth Zupec-Kaniay营养师报道10位脑癌病人。用生酮饮食后均显示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几位病人获得长期缓解。 • Johns Hopkins的Ko及Pedersen报道用3溴丙酮酸(3BP)治疗一晚期胃癌肝转移(95%的肝遭到癌细胞破坏)伴严重腹水的年轻人。当时医生判断病人活不到下一个生日。用3BP后,肿瘤明显缩小,活检等检查显示细胞全部坏死。病人存活超过2年多,最后由于越洋旅游过度劳累,死于肝功能低下导致的免疫力下降所致肺炎。死体解剖未发现残留癌细胞。 • 我的病人,Aasmund,是一挪威运动员。5年前发现10cm大的纵膈淋巴瘤,经过2个毒副反应巨大且无明显效果的化疗后,病人放弃化疗而转用生酮饮食+DCA。Aasmund至今毫无症状地生活着,并且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纵膈肿瘤缩小至3cm左右.(2017年9月初复查PET, 纵隔已无癌细胞活性)。(与我的私人通信)。我另一病人Joey, 一香港女子,44岁,2016年初诊断为4期乳癌伴肝肺脊柱骨及左锁骨上淋巴转移。经化疗+我们的代谢+功能医学治疗,现肿瘤明显缩小,左锁骨上淋巴结消失,病人感觉良好,无大副作用。Joey刚刚复查CT (3/27/18), 与2017/4月检查相比,没有恶化,略有好转。她的癌仍在控制之中! • Csaba Toth报告一例口腔上腭肌上皮细胞癌(约3.5cm),拒绝任何手术,化/放疗,仅靠生酮饮食。无任何副作用。20个月后,病人感觉肿瘤缩小且更健康。MRI显示肿瘤缩小。 • Zuccolio医生报道他的母亲被诊断为多形性胶质细胞瘤。使用生酮饮食后不久,肿瘤消失(MRI)。病人维持生酮饮食约半年,MRI检查仍无肿瘤复发。此时,病人放松警惕,开始一般饮食。数月后肿瘤复发,病人失去生活信心。放弃生酮饮食治疗。

最新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美国近期一项大型(5448名受试者),长期(10年)的“多人种动脉粥样硬化研究(MESA)”发现,使用钙补充剂的人,比不使用钙补充剂人,产生冠状动脉钙沉淀(CAC)的可能性增加22%。该项研究涉及多人种(含非西裔白人,非西裔黑人,西裔,及华人),年龄在45-84岁的人群。CAC已经被普遍认为是一个衡量动脉粥样斑块负荷,以及全因死亡率和冠心病的可信的指标。(PMID: 27729333)。

文献中已有大量研究,显示中老年人体内钙过多,骨质疏松不是缺钙引起的,钙补充剂不仅无益于骨质疏松,而且会导致或加重冠心病及衰老。我们的《隐形杀手—-补钙剂》一书很好地综述了相关研究。

另外,目前没有可以治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药物。但大量研究,包括初步临床病人的研究显示,特别配方的维生素/营养素可能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详见我2018.6.25公众号文章: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吗? 营养疗法可以逆转冠心病。

成长医生,医学博士,分子生物学博士
美国抗衰老暨再生医学科学院(A4M)研究员, 认证医师
A4M癌症综合治疗研究员,认证医师
成氏综合健康中心主任
Columbia, USA
微信号:RichardCheng322789
电子邮件:richzc@gmail.com

又一糖尿病新药。但这能自主调控血糖的细胞真能根治糖尿病吗?我们有没有问一下糖尿病如何发生的?血糖升高,只是现象。这种技术固然有益,但没有针对根本问题,甚至因此让病人更加不重视根本问题的纠正。这便是现在制药业引导的医疗科技的最大问题之一:追求的不是疾病的治本,而是新的“卖点”,新的revenue stream(利益源)。巨大的资源,却未用到正路上。为何不能投资开发既治本,又营利的模式呢?可叹,可悲。抗衰老/功能医学研究,寻找,实施的便是全身,系统,从根本上治病。是真正的“中西医”结合模式:结合中医的系统观,平衡观及现代科学的细胞分子理论及手段。

药明康德/报道

中国是一个糖尿病大国。据估计,中国约有1亿名糖尿病患者,占全世界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为了控制病情,不少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胰岛素的注射治疗。然而这种方法不但为患者们带来了疼痛与不便,从本质上看也是治标不治本。在现代生物医学迅猛发展的当下,我们有什么办法能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吗?

▲本研究的负责人顾臻教授(图片来源:UNC Health Care News)

今日,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 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华人学者顾臻教授与其团队公布了一项新研究的成果。他们开发出了一种人造细胞,能在血糖水平升高时,自动将胰岛素释放到血液中。这一开创性的研究在线发表在了顶尖学术期刊《自然 · 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

这一研究有望解决糖尿病治疗难的问题。对于1型和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他们的病因非常明确——体内缺乏足够的胰岛素。然而作为一种生物大分子,胰岛素很容易在酶和胃酸的作用下发生降解,因此极难通过口服用药。而常规的注射疗法虽然能控制和降低血糖水平,但其效率无法和正常的胰岛素分泌细胞同日而语。因此,在许多科学家看来,将这些细胞移植回人体内,有望一劳永逸地解决糖尿病。

这一想法虽然很好,但却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首先,细胞移植非常昂贵;其次,供体细胞需要考虑配型等问题,不是很好找;第三,移植细胞的过程往往需要应用免疫抑制类的药物,容易为患者带来一系列副作用;第四,即便寻找配型,移植细胞,免疫抑制的过程一切顺利,这些细胞依旧可能死去,导致手术失败。

顾臻教授与他的同事们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已经投入了近10年的时光。突破源于积累。在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技术能力的支持下,他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仿生”想法——用人造细胞来模拟胰岛β细胞的功能。

▲冷冻扫描电镜下的人造细胞结构(图片来源:顾臻教授课题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顾臻教授的团队首先构建了了人造细胞的双层脂膜,将内部与外部隔绝开来。在这些人造细胞内部,科学家们又注入了一种精心设计的胰岛素载体。当血糖水平上升时,这些载体表面就会发生变化,促使它们与人造细胞的外膜融合,从而释放胰岛素。从原理上看,这与人类的胰岛素分泌细胞是何等的接近!

▲该人造细胞的工作原理(图片来源:顾臻教授课题组)

“这是首次使用胰岛素载体融合的过程来递送胰岛素。它能重现胰岛β细胞感知血糖、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陈兆委博士说道。

在体外实验中,该人造细胞对葡萄糖水平的变化有着快速反应。为了进一步评估它的潜力,研究人员们将人造细胞注射入了缺乏胰岛β细胞,并展现出糖尿病症状的小鼠体内。“在一个小时内,高血糖的小鼠恢复了正常血糖水平,并能保持长达5天。”顾臻教授说道。

▲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糖尿病关怀中心主任John Buse教授(图片来源:UNC School of Medicine)

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糖尿病关怀中心主任、内分泌部负责人、同时也是研究作者之一的John Buse教授对该研究赞誉有加。他说:“想要进入人体临床试验,这款人造细胞疗法还有不少优化的工作要做。但它已经取得的结果非常出色。这是在用化学工程解决糖尿病上,迈出的充满创意的又一步。它不需要依赖机械的胰岛素泵,或是活体的移植。”

按计划,研究人员将把这类人工细胞与无痛递送药物的贴片进行结合,开发出全新的给药方式。在药物递送贴片的开发上,顾臻教授同样是一名专家。

相关阅读:燃烧脂肪竟如此简单!华人学者联手带来减肥贴片

“我们的计划是进一步优化和测试这些人造细胞在大型动物里的反应,并为它们开发基于皮肤贴片的递送系统。最终,我们希望能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检验它的潜力。”顾臻教授评论道。

我们祝贺顾臻教授团队再创佳绩,也期待这款人造细胞能迎来突破,早日为中国,乃至全球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