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流行肺炎”:维生素C应大有作用!

(此文有关社会,病人健康。请广为传发)

近期武汉“肺炎”流行。无论是医务工作者治病救人,还是普通百姓防止“流行肺炎”,维生素C(VC)都必不可少。大剂量VC, 口服或静滴,临床用过几乎所有的传染病治疗,均有明显效果。此有众多文献记载,也有我与国际VC专家的私人交流中学得的经验交流。VC廉价,且又安全。没有理由不用。无论对自己,病人均大有裨益。

如有需要,我(及我国际VC专家朋友们)愿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共渡时艰。

我们的《万应灵丹》一书有详细介绍(下述目录可见)。VC功能众多,在治疗各种传染病,包括各种流行性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肝炎,流感,AIDS,病毒性脑炎等均有疗效。值此“大敌当前”““肺炎”流行之时,呼吁各界摒弃门户之见,以阻止,治愈,减轻”武汉肺炎”流行为目标,尝试各种有效手段,包括VC。

对于重症病人,VC,氢考,Vit B1 (thiamine)(配方见下)有救命功效。(VC,氢考,Vit B1 (thiamine)连续治疗ICU中几十例毒血症病人,无一失败。相比之下,不用此方案的病人,死亡率高达>40%。)

Vit C/Hydrocortisone/Thiamine Sepsis Protocol

Vit C 1.5 gm, IV q6h
Hydrocortisone(氢化考的松), 50 mg, IV, q6h
Thiamine (硫胺素,即Vit B1), 200 mg, IV, q12h

PMID 27940189

 

冠脉粥样硬化病因病理及功能医学干预

摘要:

尽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复杂且多因素,但大多数作者都接受这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的氧化压力升高的炎症性疾病。现有大量研究和初步临床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可预防的,并且可能是可逆的。我们回顾了数十年的现有数据,并提出动脉粥样硬化主要是由于氧化压力升高,引起维生素C的显著消耗,最终导致胶原蛋白合成不足。而胶原蛋白是动脉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成不足会导致动脉壁的结构破坏和削弱,引起冠心病。冠心病的预防及治疗,逆转包括:1. 祛除体内各种慢性炎症灶,减少各种促炎促氧化因素,排除体内各种促炎促氧化因素,毒素;2. 增加体内各种抗炎抗氧化因素;3. 具体措施应含:低碳/酮饮食,间隙性断食,运动,大剂量Vit C,排毒/重金属鳌合营养素,全细胞营养(最佳量多种维生素,抗氧化剂,线粒体营养素,镁,Vit k2, 赖 氨酸,脯氨酸。不要补钙,关注铁过多),荷尔蒙平衡。

*成长,Thomas Levy (2019).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理及功能医学 临床干预探讨。肿瘤代谢与营养营养电子杂志. 2019年9月9日第6卷第3期. Electron J Metab Nutr Cancer, Sep. 9, 2019, Vol. 6. No. 3

全文: 冠脉粥样硬化

Although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s complicated and multi-factorial, most authors accept that it 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 with characteristically elevated oxidative stress. Abundant research and preliminary clinical studies exist that show atherosclerosis is preventable and potentially reversible. We reviewed decades of existing data and propose that atherosclerosis is a result of elevated oxidative stress with significant focal depletion of Vit C, leading to insufficient collagen synthesis. Collage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arterial wall and its synthesis deficiency leads to damaged and weakened arterial wall. Low carbohydrate/ketogenic diet promotes is an anti-inflammatory diet and promotes optimal health and nutrition and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s collagen is the most ubiquitous and abundant structural protein in our body, this mechanism of elevated oxidative stress causing depletion of Vit C which in turn results in collagen synthesis is also seen in osteoporosis and other disease conditions.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D (and other chronic diseases) should take a systemic approach to include: lifestyle changes (low carb/ketogenic diet, intermittent fasting,  exercise), detection and removal of chronic inflammation, detoxification of existing toxins (heavy metal and chemical), large dose of Vit C, K2, magnesium, lysine, proline, and optimal dosing of other vitamins, antioxidants as well as mitochondrial nutrients.

 

从Astra-Zeneca鱼油计划的失败说起,兼论氧化压力

最近,一家大型制药公司(Astra-Zeneca,阿斯利康)报告说,他们的新鱼油产品大规模的III期临床试验失败了。我一点也不惊讶。 实际上,这不是第一次这样的失败尝试。 让我在这里预测,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这样的失败。 直到医学界和药物开发界发生根本变化。

我不知道任何慢性疾病是由于一个单一原因造成的。我知道我对医学了解不够,尽管我整个成年生活都在医学领域里,已经40多年了。

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慢性疾病都有增加了的氧化压力(OS)作为其主要特征。这个慢性疾病清单包括但不限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这个单子很长。实际上,所有对氧化压力有过研究的慢性疾病都显示增加了的氧化压力。相信我,我研究了很多。实际上,我会挑战任何人, 找出一个没有氧化压力升高的慢性病。

氧化压力定义为氧化剂/抗氧化剂的比例。(还有所谓氮化压力,但是现在文献中一般并入氧化压力慨念中)。氧化压力并无好坏之分,只有高低不同。就像血压一样。 血压过高对你有害,但血压过低也会杀了你。因此,氧化剂和抗氧化剂的平衡是关键。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丰富的氧化剂包围的环境里(所有的毒素都是氧化剂),我们的食品的营养价值下降,包括抗氧化剂的减少(我在本文中不会对此进行扩展)。

要真正改变氧化压力升高的状况,人们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一方面,我们需要限制氧化剂的摄入量,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增加抗氧化剂的摄入量,以达到临床上有意义的氧化压力平衡,通过只改变氧化剂/抗氧化剂比的一侧,通常不会导致有意义的氧化应激重新平衡。上述Astra-Zeneca的失败,我敢断定,原因在此。

整个医疗和制药行业需要重新思考他们的做法。目前全球奖励制度主要以单一药物专利机制为基础。很多时候,制药公司会改变一个新药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专利性。 这种方法有一个固有的主要问题:改变的,不自然的分子往往有副作用。著名的美国”妇女计划“ (Women’s Initiative) 发现人工合成激素有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如果制药公司不改变分子结构,他们便不能申请专利。这是一个二难的困境。因为,没有经济动机来推此类研究。这是我对整体医学(integrative medicine)或功能医学(functional medicine)总结的新三观“整体观“”自然观“”平衡观”中之自然观之反应。慢病防治,养生长寿离不开这新三观。

这需要改变。需要建立一个更完整和更有意义的奖励机制,以鼓励大型制药公司对药物开发进行系统性投资。药物组合或系统的疾病管理平台应可申请专利保护。天然形式的制剂(未改变对人体的异物分子)可以保存在这些更全面的药物开发方法中,然而这些综合形式也可以申请专利。 随着医学领域的觉醒(如整体医学, 功能医学的日益普及),这种新的药物开发模式应该而且将越来越普遍地在可预见的未来。 这最终将使行业和消费者受益。

Recently, a giant pharma (Astra-Zeneca) reported that their new fish oil product failed a large scale Phase III clinical trial. I am not surprised at all. Actually this is not the first time of such failed attempt. Let me predict here, this won‘t be the last such failure either. Until a fundamental change in medicine and drug development occurs.

I don‘t know any chronic disease that is due to a single cause. I know I don’t know enough about medicine, albeit I have been in medicine my entire adult life of over 40 years.

Most, if not all, chronic diseases have increased oxidative stress (OS) as its key hallmark. This list of chronic diseases includes, but not limited to,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diabetes mellitus, cancer,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many many more. Actually all chronic diseases that have such research on oxidative stress that I have studied have increased oxidative stress. Believe me, I have studied a lot. Actually I will challenge anyone to show me a report where scientists looked into oxidative stress and didn’t find it elevated in a chronic disease state.

Oxidative stress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oxidants/antioxidants. (There is also a nitrasative stress which in the literature is often included in the OS these days). Oxidative stress is not a good thing or bad thing, just like blood pressure. Too high a blood pressure is bad for you, yet too low a blood pressure will also kill you. so the balance of oxidants and antioxidants is the key. Today we live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we are surrounded by the abundant oxidants (all toxins are oxidants), and where our foods have decreased nutritional value including decreased antioxidants (I will not expand into this in this article).

To truly change the elevated oxidative stress status, one needs to take a multi-pronged approach: on the one hand, we need to limit the intake of oxidants and on the other, we need to increase the antioxidants intake to reach a clinically meaningful balance, by changing just one side of the oxidant/antioxidant ratio often will not result in meaningful oxidative stress re-balance.

The entire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needs to re-think of their approach. The current worldwide reward system in primarily based on single drug patent mechanism. Often times a drug company would alter a potential drug molecule to make it patentable. This approach has an inherent major problem: an altered, unnatural molecule often have long time side effects to human body. Harmful synthetic hormones found in women‘s Initiative are such a typical example. But if a drug company doesn’t alter it, they can‘t patent it. This is a dilemma: there is no financial incentive to invest in such research.

This needs to be changed. A more complete and meaningful reward mechanism needs to be in place to encourage big pharma to invest in systemic approach to drug development. Combination of agents, or propriatory disease management platforms can be patented. Natural forms of agents (not altered foreign molecules to human body) can be kept in these more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drug development and yet these comprehensive forms can also be patented. With the wakening in the medical field (such as the ever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integrative/functional medicinee), this new model of drug development should and will be more and more common in the forseeable future. This will ultimately benefit both the industry and the consumer.

自身免疫病:成博士讲座回放链接

成博士关于自身免疫病(12/24/19)讲座回放链接:

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被认为是一类人体免疫系统对与外界抗原结构相仿的体内分子结构产生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疾病。治疗上,西医传统上以包括糖皮质激素在内的免疫抑制剂为主。自身免疫病很难根治,常有反复,而且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副作用很大。

“病从口入”。我们几千年前就知道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近年来,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既给人们带来众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包括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尤其是自身免疫病,三高症等都与环境污染,不健康食品及不良饮食习惯有直接关系。总结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最新观点认为自身免疫病与其他慢性病一样, 与胃肠功能失调(肠微漏, leaky gut; 正常菌群失调, dysbiosis), 氧化压力(oxidative stress)增加, 以及线粒体功能受损关系显著。肠微漏及菌群失调(统称为胃肠道粘膜通透性增加)导致原本无法进入体内的外源性大分子抗原进入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本质是炎症反应,伴随有氧化压力增加及线粒体功能受损。线粒体功能受损又进一步加重氧化压力/炎症反应的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可以表现在全身各部位。当然,由胃肠道粘膜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继发性的)免疫系统的变化可以非常复杂并加重病情,此处不做详述。

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我们认为以下病因病理为自身免疫病(至少部分,如果不是所有)病因病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饮食中的毒素 -> 胃肠渗透性增加(Leaky Gut) -> 本不应进入体内的外源性大分子物质进入体内-> 机体免疫反应 -> 各种局部症状(包括湿疹,牛皮癣,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等 。

 

治疗原则

 

  1. 治本:修复肠胃道粘膜屏障损伤(健康的饮食习惯, 减少损害胃肠粘膜屏障的因素;增加促进胃肠粘膜屏障之营养),以及可能伴随的线粒体产能机制的损伤。
  2. 治表:抑制自身免疫反应。自身免疫反应本质上是一氧化压力升高炎症性反应。(强大的抗氧化/促线粒体功能之维生素/营养素)。
  3. 为病人提供遵循“整体观”,“平衡观”,“自然观”的个性化精准医疗。

成博士抗衰老/功能医学检测,诊疗服务,及产品

关于骨质疏松与补钙的问题

关于骨质疏松与补钙的问题:

  • 骨质疏松不是缺钙引起的;骨质缺钙只是表象,不是病因。
  • 骨质疏松也是一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升高的氧化压力为特征)。氧化压力升高严重消耗抗氧化剂,尤其是维C(VC)。加上其他营养缺乏,荷尔蒙失调,导致骨基质合成不足,骨质疏松。
  • 骨基质合成不足,导致钙离子等无法被保持在骨质中,而被动地从
  • 骨质中流出,进入血液,沉积于血管壁,及软组织中。
  • 骨质疏松的治疗及预防应从:
    • 降低体内引起氧化压力升高的因素:各种慢性炎症,及重金属,化学毒素等;
    • 减少促氧化食物的摄入,增加抗氧化食物的摄入;
    • 健康的饮食习惯(低碳/生酮饮食,间隙性断食);
    • 抗氧化补充剂,尤其是VC,Vit D3,Vit K2,镁,及广谱全细胞营养;
    • 荷尔蒙平衡,尤其是甲状腺(TSH),雌激素,睾酮等。
    • 补钙不仅无助于骨质疏松,而且促进,加重全身软组织钙化,尤是动脉硬化,包括冠状动脉硬化。

详细论证描述,请阅《隐性杀手-补钙剂》成博士编译,Thomas Levy, MD原著。

国内:《隐性杀手-补钙剂》

国际:《隐性杀手-补钙剂》

下面是成博士关于骨质疏松与补钙的问题讲座回放。

http://news.drwlc.com/Chinese_lectures/Dr. Cheng-2019-12-21.mp3

千万别做牙根管治疗

牙根管治疗(root canal treatment)是当您的牙已经烂到根时,采取的一项措施。但这项措施有巨大健康隐患。

牙根管治疗是牙医去除牙齿根部的感染牙髓和神经,清洁并塑造根管内部,然后填充并密封该空间。然后,您的牙医会在牙齿上戴上牙冠以保护牙齿并试图将其恢复到原来的功能。

但是,无论该技术多出色,都无法完全消灭被感染牙齿中的所有细菌。请记住,牙根管手术是在体内完成的,所有消毒技术都是有限的。例如,不能使用高温杀死所有细菌。而且,牙齿不是实心的,而是含有牙小管的。一颗牙齿大约有3英里长或接近5公里长的牙小管。再次提醒,需要接受牙根管治疗的牙齿都是腐烂到根的牙齿,其中充满了细菌和毒素,包括牙小管内,根本无法彻底消毒。最后,牙根管手术去除了感染牙齿的所有血管(及神经),导致牙齿没有血液供应,也没有免疫细胞可以抵抗这些细菌。所有牙医都声称他们拥有完美的技术来封闭牙齿,但您每天都要咀嚼。咀嚼增加了对根管治疗牙齿的压力。毒素和细菌将缓慢但确定地释放到颌骨中,并最终进入我们的全身循环。牙源毒素是我们体内最大的慢性感染源之一。口腔卫生,牙齿和牙周健康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如果牙齿坏到足以被认为必须做“牙根管治疗”了,我的建议是拔去病牙,然后再用植入义齿(最好用烤瓷一类无/少金属的义齿。千万不要用汞合金材料)。

如果您的口腔中已经有根管治疗过的牙齿,理想情况下应该全部拔掉它们,尤其是已有各种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患者。但是,如果您仍不确定,那么您至少可以采取大量的Vit C来对抗这些毒素,直到您下定决心。您可能还需要进行一些血液检查,以查看是否存在慢性炎症加剧(氧化压力增加)的标志。

联系:成博士抗衰老/功能医学检测,诊疗服务,及产品

有关牙根管牙齿的更多详细信息,请阅读我们相关书藉:

《隐形杀手-补钙剂》(国内有电子版。电子版及纸质书:国际Amazon.com)。

《万应灵丹》(国内没有。电子版及纸质书:国际Amazon.com)

 

讲座回放: 癌症代谢论及癌症综合治疗(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y)

点击

注意:

  • 本讲座内容纯属学术交流。建议癌症患者在训练有素的医生指导下接受治疗。
  • 欢迎转发本讲座内容,但必须标明出处。

所有慢病, 尤其癌症, 都由外因作用于/加上内因, 然后导致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分子物质)及生理学(细胞,器官间沟通)上的不正常(即上图: 产生疾病的过程), 最后表现出来的是各种疾病. 当今医学的问题是只看到疾病, 看不到整个过程. 本讲座将从整合医学角度, 综合地分析癌症发生发展过程。当把这个过程基本了解了,那么在治疗及预防上也就更有的放矢了。癌症如此,其他慢性病亦然。

感谢上海易问医CEO王臻校友及团队(Lee)提供技术支持🙏[Salute]

G6PD者不应禁忌中小剂量VC静脉点滴

在败血症和败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越来越多地将静脉注射维生素C用作辅助治疗。目前,全世界至少有20个随机对照试验在败血症患者中测试了这种干预措施。几乎所有这些试验都将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症列为排除标准。这是基于少数G6PD缺乏症患者的溶血病例,这些患者接受了大剂量的IV维生素C(> 60 g)药物治疗[1]。但是,现实情况是,对于G6PD缺乏症患者,低剂量静脉内维生素C可能是药物导致的溶血症的治疗首选。早在1979年的体外数据表明,血浆中浓度高达5 mmol / l的维生素C抑制了与乙酰苯肼(一种强氧化剂)孵育的G6PD缺陷型红细胞中的氧合血红蛋白氧化和亨氏体形成[ 2]。静脉注射每6小时1.5 g时,维生素C的血清浓度通常在200-600 umol / l的范围内。此外,病例报告和病例系列显示,静脉注射维生素C的患者每小时1至10克q 6时,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明显减少[3,4]。的确,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能是药物诱导溶血的G6PD缺陷型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因为这些患者禁用甲基蓝[3]。这些数据表明,在目前正在研究的剂量(6 g /天)中,对于已知或怀疑的G6PD缺乏症的患者,不应认为维生素C是禁忌的。这很重要,因为在非洲和地中海血统的患者中GDPD缺乏症并不罕见[5]。此外,败血症本身可能在缺乏G6PD的患者和具有正常G6PD功能的患者中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Marik, 2019 [30944032]

官方大剂量维生素C权威总结(NIH PDQ 2019.12.4公众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医生数据查询(Physician Data Query,PDQ)是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癌症信息的综合来源。它包含有关广泛癌症主题的癌症信息摘要;有关许多与癌症有关的药物和药物组合的药物信息摘要;和一般癌症术语,药物术语和遗传学术语的词典”。NIH主管美国政府的巨大健康卫生研究资金(2020年度预算$42.1 B, 约2950亿人民币)。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最大的研究所之一。NCI在美国拥有71个指定的癌症中心,包括位于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MD安德森癌症中心,纽约的Memorial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以及哈佛大学的Dana–Farber癌症中心。NIH的PDQ可以被认为是相对公正并权威的意见。签于中文医疗机构,媒体,民间存在大量对维生素C的偏见及误解,本文将NCI (PDQ 2019.12.4公众版)关于大剂量维生素C的一文编译如下,供参考。

总览

  1. 维生素C是在食物和膳食补充剂中发现的营养素。它是一种抗氧化剂,在制造胶原蛋白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请参阅问题1)。
  2. 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通过口服服用,也可以通过静脉内(IV)输注(通过静脉进入血流)。通过静脉输注时,维生素C可以比通过口摄入相同量的维生素C达到更高的水平(请参阅问题2)。
  3. 一些对癌症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的研究表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且副作用较少(参见问题4)。
  4. 通常,静脉注射大剂量的维生素C在临床试验中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副作用。但是,IV维生素C可能对患有肾脏疾病,G6PD缺乏症或血色素沉着病的患者造成严重的副作用(请参阅问题5)。
  5.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尚未批准使用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作为癌症的治疗方法(请参阅问题7)。

关于大剂量维生素C的问答

  • 什么是大剂量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在食物中发现的营养素,例如桔子,葡萄柚,木瓜,辣椒和无头甘蓝,或者在膳食补充剂中。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有助于防止自由基造成的细胞损伤。它还可以与酶一起发挥作用,在制造胶原蛋白中发挥关键作用。维生素C也称为L-抗坏血酸或抗坏血酸盐。
  • 如何给予或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

维生素C可以通过静脉输注或口服服用。静脉注射维生素C可以达到更高的血液水平。当通过静脉内(IV)输注给予维生素C时,其血液中的维生素C含量比经口摄取的维生素C更高。

  • 使用高剂量维生素C是否进行了任何实验室或动物研究?
    在实验室研究中,肿瘤细胞用于测试某种物质,以发现其是否可能具有任何抗癌作用。在动物研究中,进行了测试以查看药物,方法或治疗是否安全有效。在对人体进行某种物质测试之前,需要对动物进行实验室和动物研究。

实验室和动物研究已经测试了大剂量维生素C的作用。实验室研究表明,高水平的维生素C可能杀死癌细胞。有关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进行的实验室和动物研究的信息,请参阅高剂量维生素C的健康专业版的“实验室/动物/临床前研究”部分。

  • 是否进行过大剂量维生素C在人们的研究?

是的。对癌症患者单独或与其他药物合用的高剂量维生素C的多项研究包括:

仅IV维生素C的研究

  • 两项研究发现,接受静脉注射维生素C的患者与未接受静脉注射维生素C的患者相比,生活质量更高,副作用更少。
    在一项针对健康志愿者和癌症患者的研究中,维生素C在没有肾结石,其他肾脏疾病或G6PD缺乏症的患者中以1.5 g / kg的剂量服用是安全的。研究还表明,静脉内给药时血液中的维生素C水平要比经口摄取时高,并且持续4小时以上。

IV维生素C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研究

IV维生素C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研究显示出好坏参半的结果。

在一项针对14名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小型研究中,静脉给予了维生素C以及化学疗法和靶向治疗(厄洛替尼)。五名患者未完成治疗,因为肿瘤在治疗过程中继续生长。影像学研究显示,完成治疗的9名患者病情稳定。患者接受维生素C治疗后几乎没有副作用。
在另一项针对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小型研究中,在每个治疗周期中,患者每周接受一次化学疗法治疗3周,同时每周两次接受IV维生素C治疗,持续4周。这些患者在平均6个月内没有进展。联合治疗未见严重副作用。
在2014年对27例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研究中,将单纯化疗与化疗和静脉注射维生素C进行了比较。在化疗期间和化疗结束后6个月内给予了静脉注射维生素C。接受静脉注射维生素C的患者化疗产生的副作用较少。
难治性转移性大肠癌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静脉注射维生素C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该治疗没有抗癌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肿瘤继续生长,并且患者有严重的副作用。这些研究没有比较组,因此尚不清楚IV维生素C对副作用的影响程度。
在两项先导试验中,患有非小细胞肺癌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接受了标准疗法加IV维生素C。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总生存期更好,副作用更少。

将静脉内大剂量维生素C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更多研究正在进行中。这些包括许多将IV维生素C与三氧化二砷结合使用的临床试验,结果不一。

大剂量维生素C是否有副作用或风险的报道?静脉大剂量维生素C在临床试验中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副作用。但是,高剂量维生素C对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能有害。

  • 在有肾脏疾病病史的患者中,有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后会出现肾功能衰竭报道。有肾结石风险的患者不应该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
  • 病例报告显示,患有遗传性疾病(称为G6PD缺乏症)的患者不应服用高剂量的维生素C,因为它可能引起溶血(一种破坏红细胞的状况)。
  • 由于维生素C可能使铁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和使用,因此不建议血色素沉着病患者(人体吸收和存储铁的量超过其需要的状况)使用高剂量的维生素C。

在抗癌药中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C是否有药物相互作用的报道?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与某些其他药物一起服用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方式发生变化。当大剂量维生素C与某些抗癌药合用时,抗癌药可能效果不佳。到目前为止,仅在一些实验室和动物研究中才看到这些影响。有关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时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请参阅健康专业版大剂量维生素C的不良作用部分。

高剂量维生素C是否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批准在美国用作癌症治疗?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尚未批准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作为癌症的治疗方法。 FDA在出售膳食补充剂之前并不认为其安全性或有效性。制作膳食补充剂的公司有责任确保其安全,并且标签上的声明是真实的,并且不会误导消费者。补品的制造方式不受管制,因此所有批次和品牌的高剂量维生素C可能都不尽相同。

请参看原文。

健康专业版大剂量维生素C

万应灵丹-关于维生素C的百科全书

 

为维生素C正名,《返朴》”从诺奖到维C神话一位天才科学家的荣与辱”作者错在哪里?

最近《返朴》发表《从诺奖到维C神话一位天才科学家的荣与辱》一文(以下简称:“从诺奖到维C神话”),攻击2次诺奖得主鲍林博士以及维生素C(VC)的众多生理生化功效及临床作用。多人要我评论,甚至反驳。我谢绝:我有很多重要工作要做,没空跟人争论。朋友再三劝说,告诉我这很重要,我们要公正地看待营养,看待VC。我被说服,作文商榷。

有关维C(VC)的争论由来已久。其实不仅仅是对VC的争论,而是更广泛的对所有维生素,营养素(以及无法申请专利保护的生活习惯) 等(以下简称”自然医学“)在保健,治病中作用的争论,攻击。大部分反对维生素,营养素等”自然医学“者因为长期受到的”正统西医”教育及束䋠,对维生素,营养素等缺乏足够的,正确的认识。医师们总以为不是手术,不用处方药就不是治病。个别反对维生素,营养素等”自然医学“者可能是别有用心,目的明显:推销昂贵的”高科技“专利产品,打压无专利的,廉价的维生素,营养素,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在慢病防治,养生长寿上的首选并关键的作用。

文献中有海量的关于VC的研究。在写作本文时(2020.1.1),Pubmed.com(国际权威医学文献库)中用Vitamin C搜索有63911篇文章。医学上关于单项物质研究文章的数量能超过VC者,不说没有,也不会很多。这么海量的文章,如果我们每天读10篇,那么也要读17年!而且对VC的兴趣近年来似乎越来越大,及研究文章不断发表。Pubmed.com中的63911篇VC文章中有1/4,即15512篇文章是过去10内发表的。ClinicalTrials.gov(国际临床试验数据库)上Vitamin C搜索有348个涉及VC的临床试验。

如果VC真的没什么大作用,这么多科学家,研究机构都是傻瓜,浪费时间,精力财力去研究VC?

Thomas Levy, M.D., J.D. 在他的《Primal Panacea》(我们的中文译本: 万应灵丹-关于维生素C的百科全书)中全面,详细地回顾了关于VC的研究。全书引用了1200多篇论文。如果你想详细了解VC,但又不想读6万篇文章,甚至不想读1200篇文章,那么你只需读《万应灵丹》即可。

如果你认为上面的还不够,或者你认为我们的《万应灵丹》不够权威,那就让我们看一下权威的。

面对关于VC等有争议的问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有一医生数据查询(Physician Data Query,PDQ)。PDQ是由NIH组织的专家团队对相关课题文献研究并作出的”公正的” 评论。可能很难找到更权威的了。

PDQ关于大剂量VC(2019年12月4日)的公众版如下总结

  1. 维生素C是在食物和膳食补充剂中发现的营养素。它是一种抗氧化剂,在制造胶原蛋白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请参阅问题1)。
  2. 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通过口服服用,也可以通过静脉内(IV)输注(通过静脉进入血流)。通过静脉输注时,维生素C可以比通过口摄入相同量的维生素C达到更高的水平(请参阅问题2)。
  3. 一些对癌症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的研究表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且副作用较少(参见问题4)。
  4. 通常,静脉注射大剂量的维生素C在临床试验中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副作用。但是,IV维生素C可能对患有肾脏疾病,G6PD缺乏症或血色素沉着病的患者造成严重的副作用(请参阅问题5)。
  5.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尚未批准使用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作为癌症的治疗方法(请参阅问题7)。

更多请阅:官方大剂量维生素C权威总结(NIH PDQ 2019.12.4公众版

请注意,PDQ关于大剂量VC的总结基本上有二点:

  1. ”静脉大剂量维生素C在临床试验中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副作用。“
  2. “一些对癌症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的研究表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且副作用较少”。

“从诺奖到维C”一文中关于VC治癌研究讨论的探讨

“从诺奖到维C”一文驳斥鲍林关于VC用于肿瘤的治疗时用了梅奥诊所的―个研究来支持“VC治癌无效”的观点。

70年代,鲍林与卡梅隆在1976年和1978年发表了两篇论文,报告了大剂量维生素C对癌症的治疗作用。在100名晚期癌症病人中的试验结果:接受每天静脉滴注10克维生素C治疗后,病人的平均存活期是1000名未使用维生素C病人的3至4倍 (Cameron 1976, Cameron 1978)。

“从诺奖到维C”作者批评鲍林与卡梅隆的文章主要有二点

  1. 鲍林与卡梅隆的文章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而“科学院院士本人在《院报》上发表的有些论文,没有经过和非院士作者的论文同样严格的同行审稿过程”,暗示杂志可能没有严格审稿,以及鲍林与卡梅隆的文章质量低劣。PNAS杂志有没有严格审稿我不清楚,但这种猜疑不足取。而且有诽谤嫌疑。
  2. 鲍林与卡梅隆的研究是将他们用大剂量VC治疗的100位末期癌症病人的结果,然后与文献中1000名相似的,但没有用大剂量VC治疗的末期癌症病人作比较。得出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病人的平均存活期要延3至4倍。这种研究方式,尽管没有所谓“金标准”RCT“(随机双盲)更被大家接受,但也是一项被认可的研究手段, 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线索,思路。

大剂量静脉维生素C加Vit B1及氢考可能可以挽救ICU败血症患者

如Marik医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给一名ICU有败血症(sepsis)的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静脉维生素C(加Vit B1及氢考)后,病人很快返危为安。他然后在7个月里连续用同―方案治疗了47名ICU有败血症(sepsis)的患者,结果无一人因败血症死亡。他然后往前查看ICU记录,比较了47例ICU有败血症(sepsis)的患者,发现他们在7个月内的死亡率为~40%(Marik 2017)。这项研究方式与鲍林与卡梅隆的研究方式大同小异,并非严格的RCT。但却指出了一个方向:大剂量静脉维生素C(加Vit B1及氢考)可能可以挽救ICU败血症患者。这对死亡率在低收入国家高达60%的每年有约一千五百万到一千九百万的败血症患者无疑是强大的福音(Marik 2017)。因此,目前至少有几十个大剂量静脉维生素C(加Vit B1及氢考)相关的更严格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慢病之王——癌症,让多少人,让多少家庭惨遭不幸。鲍林与卡梅隆的研究指出了―个可能的方向,我们不认真研究反而大力加鞭挞是何居心?如果是你自已或你的亲人得了癌症,你又作何感想?

“从诺奖到维C”一文作者还引用了梅奥诊所的―个研究来支持“VC治癌无效”的观点(Creagan 1979)。

美国梅奥诊所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双盲对照试验,给晚期肺癌或消化道癌症患者口服10克VC或安慰剂。结果发现口服10克VC对病人的平均存活期无影响。该研究以“高剂量维生素C疗法对晚期癌症无效”为题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Creagan 1979)。

梅奥诊所的这项研究经常被VC反对者引用。但这些VC反对者,包括“从诺奖到维C”一文作者,是不是知道口服VC及静脉VC的区别。静脉VC所能达到的血浓度比口服VC要高出很多(甚至高达30-70倍Padayatty 2004)!

无论是VC还是一个别的药物,在比较其作用时,剂量是关键!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以及“从诺奖到维C”一文作者到底是不懂这个区别呢,还是疏忽呢,抑或又是别的什么原因呢?这真引人深思。

从鲍林与卡梅隆以及梅奥诊所的研究以来,~40年过去了。这40年里有多少患者及家属受到癌症的折磨?鲍林与卡梅隆的研究指出了一条可能的方向,可是我们仍然停留在永不消停的争论上,而没有更进一步的,更”严格,正规“的VC在治癌等上的临床研究报告。为什么?

这里牵涉到的问题远远超过Vit C的问题

  • 首先是一个医学思维的问题。基础研究所需的思维方式与临床治病所需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当今临床医生的学习,培训,甚至评职,晋升与基础研究科学界的一套相差无几。影响很大。

”实证科学忽视总体、整体,重视细枝末节。它的指导思想认为「把握整体的关键是分化」,要研究一个事物,就把它细分、再细分,研究清楚每一个细节,再还原到整体,称为还原论。而实际上,由于领域、学科分得太细、太专,根本就无法还原到整体,甚至各学科之间都不能完全了解,还原论成了泡影。实际上实证科学发展的结果,已经无法把握整体,那么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就是:实证科学无法全面认识事物。这条发展科学的路线的局限性一目了然。

目前西医医师分科很细,只见树木不见林。慢性疾病没―个能治好,与这种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我们为什么会生慢病?

图1。慢病发生原理简图。

我们之所以得慢病,是因为外因+/作用于内因,导致体内正常生理,生化的异常。这些异常如果程度较轻,时间较短,我们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便恢复了。但我们生活中的环境毒素等通常是长时间的存在,日积月累,这些异常的生理,生化变化便会发展为各种疾病,包括癌症(如图1所示)。砒霜(砷)少量便能中毒致死,便是一个中国人十分熟悉的例子。可是中国人中砷超标而不自知者不少

癌症的发生便是一个应该争议不多的案例:众所周知大部分癌症由致癌剂引起。致癌剂是癌症的起始原因(initial cause)。而致癌剂引起的包括基因突变在内的人体内的变化只是一种”过程”,并非引起癌症的起始原因。人们半个多世纪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这”致癌剂是如何引起生理,生化的变化上”(基因突变),甚至期望能找到治癌的“灵丹妙药”。但英,美,澳乃至全球大数据显示肿瘤化疗基本无效。半个多世纪来的癌症研究给不少人带来了各种奖项桂冠,金钱地位,但在临床上乏善可陈,尤其是晚期的实体肿瘤。大量病人及家属仍在癌症这个恶魔下挣扎。为什么?

纠其原因,问题出在这个医学思维上。我们在癌症上,太过纠结于“外因+内因->生理生化异常变化->癌症”中的第三步,”生理生化异常变化”上了,而严重忽略了前面二个重要关键因素:外因(体内积聚的各种重金属及化学物污染毒素等)及内因(各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目前的抗癌治疗只关注”祛邪”(杀癌细胞),没有”扶正“(帮助病人的整体恢复)。目前的化疗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而且化疗药物是不可能100%杀死癌细胞的。再加上癌干细胞对化疗药物是不敏感的。既使你很幸运,真的把癌细胞及癌干细胞都100%杀死了,你很幸运地存活下来了,那么你原来让你生癌的”外因+内因“(致癌体质)纠正了吗?如果这种致癌体质没得到纠正,加上治癌时的剧毒放化疗(都是致癌剂),难怪现在人生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癌的不在少数。所有这些要求我们不仅要杀癌细胞,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要改善病人的致癌体质,寻找并去除存留体内的各种”致癌因素”,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机体的抗病,抗癌能力。治疗癌症必须采用此综合治疗原则。其他慢病同样如此。如此直观浅显的道理,这些聪明的料学家们,治癌业界领袖们真的不懂?

癌症等慢病防治要采用整体医学(integrative medicine)思维。

基础研究的思维方式与临床医学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目前由基础研究思维方式统治的临床医学需要一场革命。临床医学需要摆脱基础研究“学霸”的统治,开发有临床医学特色的,符合临床医学特征的整体医学。

最后,再简单讨论一下疾病与健康的关系

现在的科学家,临床医师更多的关注是疾病,而对健康相对关注较少。疾病是相对健康而言的。疾病与健康互为参照系,疾病是偏离了健康。不了解健康,我们又如何真正治疗疾病呢?从医40多年,我从临床医学到基础研究,到(SNP based)小分子抗癌药研制等,可谓经历颇丰。但我直到近十多年才逐渐领悟到我们临床医学教育培训中的严重缺陷:当今的医师没有对人体,疾病与健康的 “整体观,平衡观及自然观”;当今的医疗体制不允许有这种”整体观,平衡观及自然观“思维的整体医学医师。

治病救人的最高境界是彻底恢复病人的健康。什么是健康?简言之,健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解剖学上各个器官存在;
  2. 生理学上各个器官,组织,细胞间,包括身心的正常的沟通;
  3. 生化学上各种重要的生物分子的量,质,分布的正常,以及没有各种重金属,化学毒素等。

显而易见各种重要生物物质包括维生素,营养素是构成健康的基础。健康不是靠处方药支撑的。只重视疾病,药物,不重视健康,营养的思维应该被淘汰。

文献:

Cameron, E and L Pauling (1976). Supplemental ascorbate in the supportive treatment of cancer: Prolongation of survival times in terminal human cancer. . 1976 Oct; 73(10): 3685–3689. PMID: 1068480

Cameron EPauling L (1978). Supplemental ascorbate in the supportive treatment of cancer: reevaluation of prolongation of survival times in terminal human cancer.  1978 Sep;75(9):4538-42. PMID: 279931

Creagan et al. (1979). Failure of high-dose vitamin C (ascorbic acid) therapy to benefit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 A controlled trial.  1979 Sep 27;301(13):687-90. PMID: 384241.

Marik PE et al. (2017) Hydrocortisone, Vitamin C, and Thiam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 Retrospective Before-After Study.  2017 Jun;151(6):1229-1238. doi: 10.1016/j.chest.2016.11.036. Epub 2016 Dec 6. PMID: 27940189 

Padayatty SJ (2004)Vitamin C pharmacokinetics: implications for oral and intravenous use.   2004 Apr 6;140(7):533-7.PMID:15068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