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及其在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治疗中的应用

维生素C如何减少严重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死亡

作者:编辑Andrew W. Saul

(OMNS,2020年2月10日)大多数冠状病毒死亡是由肺炎引起的。八十多年来,人们已知道维生素C可极大地有益于肺炎患者。

1936年,Gander和Niederberger发现,维生素C可以降低肺炎患者的发烧并减轻疼痛。 [1]

同样在1936年,霍赫瓦尔德(Hochwald)独立报告了类似的结果。他每九十分钟服用500毫克维生素C。 [2]

麦考密克静脉给予1000毫克维生素C,然后每小时口服500毫克。他至少重复了一次注射。第四天,他的病人感觉很好,他自愿恢复工作,没有任何不良影响。 [3]

1944年,Slotkin和Fletcher报告了维生素C在支气管肺炎,肺脓肿和化脓性支气管炎中的预防和治疗价值。维生素C大大缓解了这种情况,并迅速恢复了正常的肺功能。” [4]

斯洛特金还报告说:“维生素C被布法罗米勒德·菲尔莫尔医院的普通外科医师常规使用,作为预防肺炎的方法,这种并发症完全消失了。” [5]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在美国,每年约有80,000人死于每年的流感,并逐渐升级为肺炎。冠状病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但是感染病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宿主的易感性。众所周知,低维生素C水平会增加对病毒的敏感性。 [6]

维生素C降低死亡率

感染病毒是一回事,而完全死于病毒感染的疾病是另一回事。必须强调的是,每天仅200 mg的维生素C可使重症住院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死亡人数减少80%。 [7]

单一,便宜,大包装的折扣店维生素C片剂将提供以上研究中使用量的两倍以上。

是的,维生素C越多越好。

Frederick R. Klenner和Robert F. Cathcart用非常高剂量的维生素C成功治疗了流感和肺炎。Klenner于1940年代开始发表研究结果; [8] Cathcart始于1970年代。 [9]他们同时使用口服和静脉注射。

“维生素C可有效减少五岁以下儿童严重肺炎的持续时间。氧饱和度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得到改善。” [10]

一项最新的安慰剂对照研究得出结论:“在肺炎患儿的治疗方案中应加入维生素C,以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在这项研究中,大多数儿童是一岁以下的婴儿。按体重计算,给小婴儿适量的200毫克剂量实际上相当于成人每天2,000-3,000毫克。 [10]

尽管许多人正确地认为应增加剂量,但即使补充少量维生素C仍可以挽救生命。这对于那些低收入和很少治疗选择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现在谈论的是每天要节省二十美分的维生素C,以挽救生命。

References:

1. Gander and Niederberger. Vitamin C in the handling of pneumonia.” Munch. Med. Wchnschr., 31: 2074, 1956.

2. Hochwald A. Beobachtunger fiber Ascorbinsaure Wirkung bei der Krupposen Pneumonia.” Wien. Arch. f. inn. Med., 353, 1936.

3. McCormick WJ. Have we forgotten the lesson of scurvy? J Applied Nutrition, 1962, 15:1 & 2, 4-12. https://www.seleneriverpress.com/historical/have-we-forgotten-the-lesson-of-scurvy/

4. Slotkin & Fletcher. Ascorbic acid in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prostatic surgery.” Jour. Urol., 52: Nov. 6, 1944.

5. Slotkin GE. Personal communication with WJ McCormick. December 2, 1946.

6. Saul AW. Nutritional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Orthomolecular Medicine News Service, 16:6, Jan 30, 2020. http://orthomolecular.org/resources/omns/v16n06.shtml (22 references and 50 recommended papers for further reading)

7. Hunt C et al.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Vitamin C supplementation in elderly hospitalised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t J Vitam Nutr Res 1994;64:212-19.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7814237

8. Klenner FR. Observations on the dose and administration of ascorbic acid when employed beyond the range of a vitamin in human pathology. J Applied Nutrition 1971, 23:3&4. http://www.doctoryourself.com/klennerpaper.html

Klenner FR. (1948) Virus pneumonia and its treatment with vitamin C. J South Med Surg 110:36-8. https://www.seanet.com/~alexs/ascorbate/194x/klenner-fr-southern_med_surg-1948-v110-n2-p36.htm .

Klenner, FR. (1951) Massive doses of vitamin C and the virus diseases. J South Med and Surg, 113:101-107.

Klenner, FR. (1971) Observations on the dose and administration of ascorbic acid when employed beyond the range of a vitamin in human pathology. J. App. Nutr., 23:61-88.

All of Dr. Klenner’s papers are listed and summarized in: Clinical Guide to the Use of Vitamin C (ed. Lendon H. Smith, MD, Life Sciences Press, Tacoma, WA, 1988. This book is posted for free access at http://www.seanet.com/~alexs/ascorbate/198x/smith-lh-clinical_guide_1988.htm

9. Cathcart RF. (1981) Vitamin C, titrating to bowel tolerance, anascorbemia, and acute induced scurvy. Med Hypotheses. 7:1359-76. http://www.doctoryourself.com/titration.html

Cathcart RF. (1993) The third face of vitamin C. J Orthomolecular Med, 7:197-200. Free access at http://www.doctoryourself.com/cathcart_thirdface.html

Additional Dr. Cathcart papers are posted at http://www.doctoryourself.com/biblio_cathcart.html

10. Khan IM et al. (2014) Efficacy of vitamin C in reducing duration of severe pneumonia in children. J Rawalpindi Med Col (JRMC). 18(1):55-57. https://www.journalrmc.com/volumes/1405749894.pdf

大量,及时的维生素C是治疗新冠肺炎的重要选择

2019-nCov引起的新冠肺炎(NCP)致死原因是呼吸(ARDS)及多器官衰竭。ARDS是由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引起的“炎症因子风暴”,而炎症因子风暴的本质是氧化压力的增加。大量及时的抗氧化剂,尤其是大量及时的静脉维C注射(IVC),加上常规支持疗法才是治疗ARDS,降低NCP死亡率,促进NCP恢复的特效治疗。

简介

起源于中国武汉的2019-nCov肺炎(NCP),目前正在蔓延到许多其他国家,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健康,民生及经济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糟糕的是,没有针对2019-nCov的疫苗或特定抗病毒药物。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快速,迅速部署和使用的,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挽救这些患者,减少流行病的蔓延,而且在为全世界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提供心理保障方面也非常重要。急性器官衰竭,特别是肺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导致2019-nCov死亡的关键机制。由于自由基和细胞因子的快速释放,氧化压力显着增加是ARDS的标志,它导致细胞损伤,器官衰竭和死亡。因此,早期使用大剂量抗氧化剂,尤其是维生素C,在这些患者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呼吁所有领导人员及临床医务人员勇敢而迅速地应用大剂量的静脉Vit C来帮助这些患者并制止这种流行病。

2019-nCov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流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在一篇对138例确诊NCP病例研究的报告中,Wang等报道ICU的入住率为26%,死亡率为4.3%[1]。 在另一篇对99名确诊NCP的病例分析中,有17名(17%)患者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中11名(11%)患者在短期内恶化并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

潜在的“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氧化应激增加导致ARDS,这是这些大型流行性病毒感染高死亡率的关键病理。

“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引起的ARDS是导致这些患者死亡的关键病理[2]。冠状病毒和流行性感冒是可导致致命的肺损伤和ARDS死亡的大流行病毒之一[3]。病毒感染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可激活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氧化压力(活性氧和活性氮)增加,进一步损害肺屏障功能[3]。以严重的低氧血症为特征的ARDS通常伴有不受控制的炎症,氧化损伤以及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损害[4]。氧化压力的增加是肺损伤的主要损害,例如急性肺损伤(ALI)和ARDS,这是急性呼吸衰竭的两种临床表现,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5,6]。

在29名2019-nCov肺炎确诊患者的报告中,有27名(93%)显示出hsCRP升高,hsCRP是氧化压力升高的标志之一[7]。Nrf2是抗氧化剂反应元件(ARE)驱动的细胞保护蛋白表达的主要调节剂。 Nrf2信号的激活在防止细胞和组织受到氧化应激诱导的损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反应中的抗氧化剂系统包括蛋白质(例如酶)或小分子(例如维生素C和E)[8]。哈佛医学院的(麻省总医院)的Nabzdyk和Bittner最近在《世界重症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很好地综述了维C在重症管理中的部分生物学效应[9]:

  • 抗氧化剂,自由基氧清除剂可保护细胞免于氧化;
  • 类固醇和儿茶酚胺的合成,儿茶酚胺,血管加压素和类固醇合成的辅助因子,改善血液动力学,可能会加速休克的消退;
  • 免疫细胞功能。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趋化性,影响巨噬细胞迁移,增强T和NK细胞增殖,调节其功能,可能增加抗体形成;
  • 内皮细胞功能。减少内皮ICAM表达和白细胞粘附,改善内皮屏障功能,改善微循环;
  • 肉碱的产生,调节脂肪酸代谢,可能改善微循环和心脏功能;
  • 伤口愈合,胶原蛋白合成的辅助因子,成纤维细胞的促分裂原。

抗氧化剂,特别是大剂量静脉VC滴注(IVC)治疗ARDS。

很明显,氧化压力的增加在ARDS和NCP致死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病毒和细菌感染中均观察到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3]。细胞因子风暴似乎是一种常见且非特异性的途径,导致氧化压力增加,ARDS和死亡。这个信息在临床管理中很重要。由于以大剂量抗氧化剂来预防和管理针对增加的氧化压力似乎是合乎逻辑的选择,并且可以应用于这些致命的病毒大流行,而无需像目前的2019-nCov流行病那样长时间等待病原体特异性疫苗和药物。事实上,大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IVC)已在临床上成功用于病毒性ARDS和流感[10]。 Fowler等人描述了一名20岁妇女患上了病毒性ARDS(鼻病毒和肠道病毒D68)[3]。发病后,她病情恶化很快,被收入到ICU。在常规标准治疗无效后,她在第3天开始接受ECMO(体外换氧)治疗。在ECMO第1天也开始了大剂量IVC,200mg / kg体重/ 24小时,分为4次,每6小时一次。 大剂量IVC输注后次日,X光检查显示她的肺部病变明显好转。在持续使用ECMO和大剂量IVC后, 她的病情迅速好转,于ECMO第7天停止使用ECMO。患者康复并在入院第12天出院,并无需补充氧气。一个月后,她的肺部X光片显示完全恢复。 Gonzalez等人(包括作者之一Thomas Levy)最近报道了一例严重的流感病例,成功用大剂量IVC治疗成功[10]。 25岁的MG在佛罗里达渡假时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并迅速恶化。大约2周后,患者几乎连上厕所的力量都没有。Gonzales医生接诊后,给病人开出大剂量IVC治疗(50克Vit C在1000毫升林格溶液中,在90分钟内注入)。患者第二天立即报告明显改善。在IVC输注的第4天,他报告感觉正常。痊愈后,他继续口服VC(2 g ,一天三次)[10]。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着另一个故事。据报道,2009年新西兰农民艾伦·史密斯旅行时染上猪流感,住入ICU,用上ECMO。在被医院宣布放弃治疗后,经家属百般努力,病人终于用上了大剂量的IVC,第二天病人即出现明显好转。一位被医院宣布没救,放弃治疗的病人最终被IVC从死亡线上拯救回来(Primal Panacea)。我们中的一位(Thomas Levy)是该案例的咨询顾问[11-12]。Hemila等人在其2019年对18项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中分析了VC与ICU逗留时间长短的研究。他们发现,Vit C缩短了ICU停留时间,该研究发表在《营养素》杂志上,共涉及2004名ICU患者[13]。在该报告中,VC将1766例患者的ICU住院时间缩短了97.8%。 另外,Marik等报道了他们在47例败血症ICU病例中使用IVC。他们发现IVC组患者的死亡率显着降低[14]。

饮食中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萝卜硫素)可减少机械通气患者的氧化压力引起的急性炎症性肺损伤[15]

其他抗氧化剂(姜黄素)也已被证明在肺炎中有希望的抗炎潜力[16]。

高剂量IVC已经在临床上使用了数十年,最近的NIH专家小组文件明确指出,高剂量IVC(1.5 g / kd体重)是安全的,并且没有重大副作用[17]。

小结:

2019-nCov肺炎(NCP)是一种发展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流行病。重症NCP的发病关键机理是炎症风暴引起急性肺损伤,导致ARDS和死亡。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和许多其他大型流行性病毒感染通常与增加的氧化压力有关,氧化压力的升高促使氧化性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多器官衰竭。因此,除标准的常规支持疗法外,抗氧化剂的给药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也起着核心作用。現有临床研究和病例报告表明,大剂量IVC的早期给药可以改善ICU,ARDS和流感患者的临床状况。需要指出的是,像2019-nCov这样的大型流行病将来还会发生。鉴于大剂量IVC是安全的,可以有效,我们呼吁相关领导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立即研究大剂量IVC临床使用。需要对IVC和口服VC(例如脂质体包裹的VC)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以开发当前用途的标准方案,并且迫切需要将来的用途。

针对每一个新出现的新病毒的特效的疫苗及抗病毒药的研发过程较长,不能快速投入临床使用。因此,疫苗及特效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只是选项之一。针对这些流行病的共同致病机制,炎症风暴,氧化压力,早期大剂量使用IVC等抗氧化剂及营养支持才是上策!此方略不仅可以用于2019-nCov NCP而且我们可以积累,总结经验,下次大流行再来时,我们有备无患。

References
1. ​Wang D, Hu B, Hu C, Zhu F, Liu X, Zhang J, Wang B, Xiang H, Cheng Z, Xiong Y, Zhao Y, Li Y, Wang X, Peng Z.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JAMA. 2020 Feb 7;
2. ​Chen N, Zhou M, Dong X, Qu J, Gong F, Han Y, Qiu Y, Wang J, Liu Y, Wei Y, Xia J, Yu T, Zhang X, Zhang 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Lancet Lond Engl. 2020 Jan 30;

3. ​Fowler III AA, Kim C, Lepler L, Malhotra R, Debesa O, Natarajan R, Fisher BJ, Syed A, DeWilde C, Priday A, Kasirajan V. Intravenous vitamin C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enterovirus/rhinovirus induce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World J Crit Care Med. 2017 Feb 4;6(1):85–90.

4. ​Meng L, Zhao X, Zhang H. HIPK1 Interference Attenuates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of Acute Lung Injury via Autophagy. Med Sci Monit Int Med J Exp Clin Res. 2019 Jan 29;25:827–35.

5. ​Yan X, Fu X, Jia Y, Ma X, Tao J, Yang T, Ma H, Liang X, Liu X, Yang J, Wei J. Nrf2/Keap1/ARE Signaling Mediated an Antioxidative Protection of Human Placen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f Fetal Origin in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9;2019:2654910.

6. ​Hecker L. Mechanisms and consequences of oxidative stress in lung disease: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for an aging populace.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 2018 01;314(4):L642–53.

7. ​Chen L, Liu HG, Liu W, Liu J, Liu K, Shang J, Deng Y, Wei S. [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of 29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Zhonghua Jie He He Hu Xi Za Zhi Zhonghua Jiehe He Huxi Zazhi Chin J Tuberc Respir Dis. 2020 Feb 6;43(0):E005.

8. ​Liu Q, Gao Y, Ci X. Role of Nrf2 and Its Activators in Respiratory Diseases.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9;2019:7090534.

9. ​Nabzdyk CS, Bittner EA. Vitamin C in the critically ill – indications and controversies. World J Crit Care Med. 2018 Oct 16;7(5):52–61.

10. ​High Dose Vitamin C and Influenza: A Case Report – ISOM [Internet]. [cited 2020 Feb 9]. Available from: https://isom.ca/article/high-dose-vitamin-c-influenza-case-report/?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11. ​Levy T. Primal Panacea. MedFox Publishing; 350 p. (Kindle Edition).

12. ​Levy T, 成长. 万应灵丹: 关于维生素C的百科全书. In Kindle Publisher; 2017.

13. ​Hemilä H, Chalker E. Vitamin C Can Shorten the Length of Stay in the ICU: A Meta-Analysis. Nutrients. 2019 Mar 27;11(4).

14. ​Marik PE, Khangoora V, Rivera R, Hooper MH, Catravas J. Hydrocortisone, Vitamin C, and Thiam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 Retrospective Before-After Study. Chest. 2017;151(6):1229–38.

15. ​Patel V, Dial K, Wu J, Gauthier AG, Wu W, Lin M, Espey MG, Thomas DD, Jr CRA, Mantell LL. Dietary Antioxidant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 Hyperoxia-Induced Acute Inflammatory Lung Injury by Enhancing Macrophage Function via Reducing the Accumulation of Airway HMGB1. Int J Mol Sci. 2020 Feb 1;21(3).

氧化应激增加,2019-nCov死亡率和IV Vit C的关键发病机制
成长
简介:2019-nCov流行病起源于中国武汉,目前正在蔓延到许多其他大洲和国家,引起了公众的恐惧。最糟糕的是,没有针对2019-nCov的疫苗或特定抗病毒药物。这增加了公众的恐惧和悲观的前景。迫切需要一种快速,迅速部署和使用的,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挽救这些患者,减少流行病的蔓延,而且在为全世界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提供心理保障方面也非常重要。急性器官衰竭,特别是肺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导致2019-nCov死亡的关键机制。由于自由基和细胞因子的快速释放,氧化应激显着增加是ARDS的标志,它导致细胞损伤,器官衰竭和死亡。早期使用大剂量抗氧化剂,尤其是。因此,维生素C在这些患者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呼吁领导层中的所有人员并指导患者勇敢而迅速地应用大剂量的IV Vit C来帮助这些患者并制止这种流行病。
2019-nCov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流行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Wang等报道ICU的入学率为26%,Wang等报道,在138例确诊病例中,ICU的入院率为26%,死亡率为4.3%[1]。 Chen等人的所有报告均指出,在99名确诊的2019-nCov患者中,有17名(17%)患者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中11名(11%)患者在短期内恶化并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潜在的“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氧化应激增加导致ARDS,这是这些大流行性病毒感染高死亡率的关键病理。
“细胞因子风暴”引起的ARDS是导致这些患者死亡的关键病理[2]。冠状病毒和流行性感冒是可导致致命的肺损伤和ARDS死亡的大流行病毒之一[3]。病毒感染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可激活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氧化应激(活性氧和氮物质)增加,进一步损害肺屏障功能[3]。以严重的低氧血症为特征的ARDS通常伴有不受控制的炎症,氧化损伤以及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的损害[4]。氧化应激的增加是肺损伤的主要损害,例如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这是急性呼吸衰竭的两种临床表现,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5,6]。

在29名2019-nCov肺炎确诊患者的报告中,有27名(93%)显示出hsCRP升高,hsCRP是氧化应激的标志[7]。转录因子核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是抗氧化剂反应元件(ARE-)驱动的细胞保护蛋白表达的主要调节剂。 Nrf2信号的激活在防止细胞和组织受到氧化应激诱导的损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反应中的抗氧化剂系统包括蛋白质(例如酶)或小分子(例如维生素C和E)[8]。
哈佛医学院Mass Gen医院的Nabzdyk和Bittner最近在《世界重症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Vit C在重症监护管理中的部分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很好的评论[9]:抗氧化剂,自由基氧清除剂可保护细胞免于氧化

类固醇和儿茶酚胺的合成,儿茶酚胺,血管加压素和类固醇合成的辅助因子,改善血液动力学,可能会加速休克的消退

免疫细胞功能。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趋化性,影响巨噬细胞迁移,增强T和NK细胞增殖,调节其功能,可能增加抗体形成。

内皮细胞功能。减少内皮ICAM表达和白细胞粘附,改善内皮屏障功能,改善微循环

肉碱的产生,调节脂肪酸代谢,可能改善微循环和心脏功能

伤口愈合,胶原蛋白合成的辅助因子,成纤维细胞的促分裂原

抗氧化剂,特别是大剂量IV Vit C(IVC)处理ARDS。
很明显,氧化应激的增加在ARDS和死亡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病毒和细菌感染中均观察到细胞因子风暴[3]。细胞因子风暴导致氧化应激增加,ARDS和死亡似乎是一种常见且非特异性的途径。这在临床管理中很重要。由于以大剂量抗氧化剂来预防和管理针对增加的氧化应激似乎是合乎逻辑的步骤,并且可以应用于这些致命的大流行,而无需像目前的2019-nCov流行病那样长时间等待病原体特异性疫苗和药物。事实上,大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IVC)已在临床上成功用于病毒性ARDS和流感[10]。 Fowler等人描述了一名26岁妇女患上了病毒性ARDS(鼻病毒和肠道病毒D68)[3]。她被录取到ICU。在未能进行常规标准治疗后,她在第3天开始接受ECMO。在ECMO第1天也开始了高剂量IVC(200mg / kg身体/ 24小时,分为4剂,每6小时一次)。 X射线成像中的大剂量IVC输注2。她在ECMO和IVC上继续好转,ECMO在ECMO第7天停药,患者康复并在第12天医院出院,无需补充氧气。一个月后,她的肺部X光片显示完全恢复。 Gonzalez等人(包括作者之一Thomas Levy)最近报道了一例严重的流感病例,成功用高剂量IVC治疗成功[10]。 25岁的MG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并迅速恶化到大约2周后,患者几乎没有能力上厕所。他被放置在高剂量的IVC上(50克Vit C在1000毫升林格溶液中,在90分钟内注入)。患者第二天立即报告明显改善。在IVC输注的第4天,他报告感觉正常。他继续口服VC(2 g tid)[10]。社交媒体上流传着另一个故事,据报道,2009年使用了大剂量的IVC来拯救新西兰农民艾伦·史密斯(Primal Panacea)。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的一位(Thomas Levy)被征询了意见[11] [12]。 Hemila等人在其2019年对18项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中,Vit C缩短了ICU停留时间,该研究涉及2004年《营养》杂志上的总共2004名ICU患者[13]。在该报告中,VC将1766例患者的ICU住院时间缩短了97.8%。 Marik等报道了他们在47例败血症ICU病例中使用IVC。他们发现IVC组患者的死亡率显着降低[14]。

饮食中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和萝卜硫素)可减少机械通气患者的氧化应激引起的急性炎症性肺损伤[15]。
其他抗氧化剂(姜黄素)也已被证明在肺炎中有希望的抗炎潜力[16]。
高剂量IVC已经在临床上使用了数十年,最近的NIH专家小组文件明确指出,高剂量IVC(1.5 g / kd体重)是安全的,并且没有重大副作用[17]。
简介:2019-nCov肺炎是一种快速发展的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关键的发病机理是引起ARDS和死亡的急性肺损伤。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和许多其他大流行性病毒感染通常与增加的氧化应激有关,这些氧化应激促使氧化性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多器官衰竭。因此,除标准的常规支持疗法外,抗氧化剂的给药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也起着核心作用。初步临床研究和病例报告表明,大剂量IVC的早期给药可以改善ICU,ARDS和流感患者的临床状况。需要指出的是,像2019-nCov这样的大流行病将在未来发生。特定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需要很长的时间,目前尚无法用于当前的nCov流行病,并且在下一次大流行病发作时还无法准备。 IVC和其他抗氧化剂是ARDS的通用药物,可以在临床上快速应用。鉴于大剂量IVC是安全的,可以有效,我们呼吁相关领导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立即研究大剂量IVC。需要对IVC和口服VC(例如脂质体包裹的VC)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以开发当前用途的标准方案,并且迫切需要将来的用途。

References
1. ​Wang D, Hu B, Hu C, Zhu F, Liu X, Zhang J, Wang B, Xiang H, Cheng Z, Xiong Y, Zhao Y, Li Y, Wang X, Peng Z.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JAMA. 2020 Feb 7;
2. ​Chen N, Zhou M, Dong X, Qu J, Gong F, Han Y, Qiu Y, Wang J, Liu Y, Wei Y, Xia J, Yu T, Zhang X, Zhang L.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Lancet Lond Engl. 2020 Jan 30;

3. ​Fowler III AA, Kim C, Lepler L, Malhotra R, Debesa O, Natarajan R, Fisher BJ, Syed A, DeWilde C, Priday A, Kasirajan V. Intravenous vitamin C as adjunctive therapy for enterovirus/rhinovirus induced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World J Crit Care Med. 2017 Feb 4;6(1):85–90.

4. ​Meng L, Zhao X, Zhang H. HIPK1 Interference Attenuates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of Acute Lung Injury via Autophagy. Med Sci Monit Int Med J Exp Clin Res. 2019 Jan 29;25:827–35.

5. ​Yan X, Fu X, Jia Y, Ma X, Tao J, Yang T, Ma H, Liang X, Liu X, Yang J, Wei J. Nrf2/Keap1/ARE Signaling Mediated an Antioxidative Protection of Human Placen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f Fetal Origin in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9;2019:2654910.

6. ​Hecker L. Mechanisms and consequences of oxidative stress in lung disease: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for an aging populace. 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 2018 01;314(4):L642–53.

7. ​Chen L, Liu HG, Liu W, Liu J, Liu K, Shang J, Deng Y, Wei S. [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of 29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Zhonghua Jie He He Hu Xi Za Zhi Zhonghua Jiehe He Huxi Zazhi Chin J Tuberc Respir Dis. 2020 Feb 6;43(0):E005.

8. ​Liu Q, Gao Y, Ci X. Role of Nrf2 and Its Activators in Respiratory Diseases. Oxid Med Cell Longev. 2019;2019:7090534.

9. ​Nabzdyk CS, Bittner EA. Vitamin C in the critically ill – indications and controversies. World J Crit Care Med. 2018 Oct 16;7(5):52–61.

10. ​High Dose Vitamin C and Influenza: A Case Report – ISOM [Internet]. [cited 2020 Feb 9]. Available from: https://isom.ca/article/high-dose-vitamin-c-influenza-case-report/?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11. ​Levy T. Primal Panacea. MedFox Publishing; 350 p. (Kindle Edition).

12. ​Levy T, 成长. 万应灵丹: 关于维生素C的百科全书. In Kindle Publisher; 2017.

13. ​Hemilä H, Chalker E. Vitamin C Can Shorten the Length of Stay in the ICU: A Meta-Analysis. Nutrients. 2019 Mar 27;11(4).

14. ​Marik PE, Khangoora V, Rivera R, Hooper MH, Catravas J. Hydrocortisone, Vitamin C, and Thiam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A Retrospective Before-After Study. Chest. 2017;151(6):1229–38.

15. ​Patel V, Dial K, Wu J, Gauthier AG, Wu W, Lin M, Espey MG, Thomas DD, Jr CRA, Mantell LL. Dietary Antioxidants Significantly Attenuate Hyperoxia-Induced Acute Inflammatory Lung Injury by Enhancing Macrophage Function via Reducing the Accumulation of Airway HMGB1. Int J Mol Sci. 2020 Feb 1;21(3).

16. ​Zhang B, Swamy S, Balijepalli S, Panicker S, Mooliyil J, Sherman MA, Parkkinen J, Raghavendran K, Suresh MV. Direct pulmonary delivery of solubilized curcumin reduces severity of lethal pneumonia. FASEB J Off Publ Fed Am Soc Exp Biol. 2019 Dec;33(12):13294–309.

17. ​High-Dose Vitamin C (PDQ®)–Health Professional Version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Internet]. [cited 2020 Feb 9]. Available from: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treatment/cam/hp/vitamin-c-pdq

16. ​Zhang B, Swamy S, Balijepalli S, Panicker S, Mooliyil J, Sherman MA, Parkkinen J, Raghavendran K, Suresh MV. Direct pulmonary delivery of solubilized curcumin reduces severity of lethal pneumonia. FASEB J Off Publ Fed Am Soc Exp Biol. 2019 Dec;33(12):13294–309.

17. ​High-Dose Vitamin C (PDQ®)–Health Professional Version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Internet]. [cited 2020 Feb 9]. Available from: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treatment/cam/hp/vitamin-c-pdq

李文亮医生本来应该可以救活的!

惊闻报道抗疫英雄李文亮医生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离世,令人唏嘘。这位第一时间内警告SARS样病毒流行的医生终究未能逃脱魔掌。在这新冠肺炎(2019-nCov)面前,人们似乎只能听天由命,被动应对。

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点滴(IVC),可以挽救重症病人。如果给李医生等一类病人尽早使用大剂量IVC,他们的生存机会便会大大地增加!

当使用及时及足量时,IVC在危重病毒感染治疗上有明显改善病程,甚至挽救病人生命之功效,其次大剂量VC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而且价格低廉,随手可得。国际上巳经较大量用了几十年了,我们为什么不敢用?怕什么?

我们已与国际国内顶级维生素C专家们组成一“国际IVC医疗支援队,愿意为国效劳!团队内有正分子医学会(ISOM)会长等几位国际著名VC临床应用及研究著名专家,教授。ISOM是国际上著名的VC临床应用及研究学会。”正分子医学”是二次诺贝尔奖得主保林博士提出的。

疫苗呢?对付这种流行病的疫苗在哪里?

噢,还在研制中。疫苗是好,但研制一个新的疫苗需要很长时间,针对正在肆虐的本次2019-nCov疫情,疫苗恐怕更多是“事后诸葛亮”,短期内对疫情的控制是不能期待疫苗的。从SARS到新冠肺炎,包括每年的流感病毒,病毒不断突变,制造新的疫情。仅依靠疫苗这种”后知后觉”的措施来对抗新冠肺炎一类新出现的传染病是被动的,而且总是迟后的,慢一拍的。因此,疫苗是人类抗病毒的一个选项,但不是唯一选项,也不是最佳选项。(此处不讨论疫苗可能存在的,有争议的副作用问题)。

抗病毒的特效药呢?

噢,也还在研制中。目前西医对绝大多数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缺乏特效治疗。有”特效“的抗病毒药在病毒性疾病治疗中是少数。此类“特效的”抗新冠肺炎药物,即使能找到,制造出来用于治疗,也不是短期内的事。仍然是”事后诸葛亮”,迟后的,慢一拍的。

那么短期内既无疫苗又抗病毒的特效药,我们真的只能听任新冠病毒摆布了?

不是的。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点滴(IVC)可以挽救重症病人。

目前常规治疗新冠肺炎类重症病毒性感染基本上只有对症,支持疗法。其实,除了目前的对症治疗外,国际上近年对维生素C用于病毒感染,尤其是重危病人的抢救治疗研究十分活跃。我曾专文介绍国际上用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点滴挽救重症病毒性肺炎病人。2009年一位病人得重症猪流感,如李医生一样,呼吸衰竭,用EC,MO,濒死。医院准备放弃治疗前2天,他们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试了几十克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点滴。2天内,奇迹出现,病人迅速恢复了。此事传遍西方国家。此后关于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点滴治疗,抢救危重病人的研究兴趣大增,屡有报道。Marik医生3年前报道用不太大的维生素C静脉点滴(6克/天,而不是至少20克以上/天,加上氢考及维B1)治疗近50例ICU毒血症患者,大大地降低了病人的死亡率。详见:维生素C可以改善,挽救ICU重症病人!

一个极其普通的维生素C,怎么可能是”救命良药”?

是的,VC普通得没法再普通了。人们在治病时总想找到新科技,而瞧不上可能比水还便宜的VC。我们在寻找高科技时,忘掉了自然界包括我们人类,在防病抗病上,能够历经几百万年(或更长)而不衰,依靠的主要是我们自己的健康,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其中VC便是我们一线抵抗。

VC具有高效广谱性抗病毒的能力。

之所以维C可以作为广谱性抗病毒药使用,是因为维C可以从多种机制上对病毒以及引起的毒素反应有遏制作用:

  • C以产生过氧化氢对病毒直接进行非特异性杀伤。
  • C有十分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而超高的氧化应激反应(自由基风暴)正是病毒性肺炎等危重病人的典型标志。这自由基风暴是导致体内失平衡,血液功力学失调,器官功能衰竭的最基本因素。大剂量静脉VC可以快速中和自由基,减缓自由基风暴,防止器官受自由基风暴的进一步损伤,修复自由基造成的器官、细胞损伤。
  • C可以调节和增强我们的免疫免疫力,并促进细胞因子的释放。这些细胞因子有直接杀病毒作用。
  • 此外,维生素C还是胶原蛋白合成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因子。胶原蛋白的完整性对我们的细胞、器官和免疫等的完整性和健康起着关键作用。我们现在知道,人体内的维生素C通常在病情严重时耗尽,导致体内出现严重的坏血病样维C缺乏。此时,补充维生素C还能滋养全身组织和器官,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

现代主流医学在美国已经开始将IVC纳入危重病人的急诊治疗。临床资料表明,IVC能显着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缩短ICU的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整体预后。详见:维生素C可以改善,挽救ICU重症病人!

大剂量IVC不仅有效,而且十分安全,大量研究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

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方文告(PDQ)表明,高达1.5克/公斤体重的IVC没有发现明显毒副反应。对于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1.5克/公斤体重等于90克VC/天。这是IVC治癌症用的量。治疗感染,败血症等不需要那么大的量,1/3到1/2剂量,即25-50克左右。这是一个十分安全的剂量。

VC用于一般人预防及轻症治疗。

我们绝大部分正常人可以每天口服2-3克或更多的VC以保健,预防感染。我已每天口服2-3克VC30年,近4-5年内加至每天10克左右。我的健康比以往更好。

详见:维生素C(Vit C)用于病毒,细菌等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更多关于VC:

维生素C对大部分病毒(及部分细菌)感染都有疗效!

维生素C可以改善,挽救ICU重症病人!VC:

G6PD者不应禁忌中小剂量VC静脉点滴

官方大剂量维生素C权威总结(NIH PDQ 2019.12.4公众版)

维C(VC)的肾结石风险被过度夸大了

更多关于VC

VC很安全,肾结石风险被过度夸大了

人们对维C(VC)的恐惧主要来源于”VC会导致肾结石的“宣传。从未有位证据证明VC导致肾结石。相反,大量的研究显示大剂量VC口服或静脉十分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无肾结石升高的风险。VC的肾结石风险被夸大了。

大剂量静脉VC使用在美国比较普遍。绝大部分临床研究显示大剂量VC口服或静脉滴注安全,没有肾结石风险的升高:

  • 1996年哈佛大学一项大型前瞻性调查,研究口服VC,Vit B6与肾结石的关联。这项调查对45,251名没有肾结石病史的40-75岁的男性随访了6年。作者结论:没有证据显示每天摄入大量维生素C或维生素B6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1]。
  • 一项哈佛大学的前瞻性研究,调查了85,557女性,随访共14年。作者结论:补充VC(>1.5克/日)者并无肾结石风险的升高[2]。
  • 大剂量静脉VC没有发生任何肾结石,一项2018年研究作出结论[3]。这是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在157名接受大剂量静脉VC的成人中在长达12个月内没有任何肾结石出现,而且这些人的肾功能指标正常,稳定。这些人中有8%的参与者有肾结石历史,但没有一人发生肾结石。这是第一次对接受大剂量静脉VC治疗的病人做长期随访(长达12个月)。
  • 大剂量静脉VC使用在美国比较普遍。2010年发表的一项对美国“补充和替代医学”医生(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一般指不受治病“金标准”及保险公司或医疗机构约束的私人医生,包括功能医学等。CAM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尤其在中产阶级及富人阶层)的调查,向550位医生发出问卷,其中199名回答了问卷调查。在这199名医生中,172名医生分别给一共11,233名(2006年)及8876名(2008年)名感染,癌症或疲劳患者使用大剂量静脉VC治疗。平均剂量是每4天28克,每位患者22次大剂量静脉VC点滴。估算2006年使用318,539支VC(每支25克,下同),2008年使用354,647支。而对VC生厂商的调查显示2006年销售了750,000支,2008年销售了855,000支[4]。这些数据显示,VC在美国的使用比较普遍。

个别临床研究显示大剂量VC口服可能与肾结石发生风险升高相关。但这尿结石升高风险是个极低概率的事件,是从人均一千年1.6次升高到人均一千年3.1次的极低概率事件:

  • 一项2013年的前瞻性研究,调查了48,850名男性,随访共11年。发现补充VC组肾结石发生风险升高(比不补充VC组升高一倍)。但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这尿结石升高风险是个极低概率的事件,是从人均一千年1.6次升高到人均一千年3.1次的极低概率事件[5]。

为什么人们把VC与肾结石联系起来?

口服VC超过2克尿中确实会引起草酸的升高[6–10]。这是引起人们对草酸钙肾结石的顾虑的根本原因。但VC代谢产物的很小一部分是草酸。大剂量VC(几十克VC)静脉注射后,少于0.5%的VC是以草酸形式从尿中排出的[11]。而且有很多(几十种)原因可以促进草酸升高,包括高草酸饮食。再者草酸升高并不足以引起草酸钙结石。文献中有个别大剂量VC使用者出现草酸钙结石及可逆性肾功能损伤,有许多其他因素。Rathi报道的案例[10]中,病人高草酸饮食,有慢性腹泻,使用利尿剂(furosemide)等复杂因素。

肾衰病人也不是大剂量VC的绝对禁忌症,因为肾衰病人一般都接受 血液或腹膜透析,而血液或腹膜透析可以轻易地除去体内可能的过量的VC[12]。事实上,透析病人一般是VC缺乏的[13]。

VC与肾功能不全/衰竭。上面提到大剂量静脉VC在美国(及日本,欧洲等)使用较普遍。极少有严重毒副反应报道。文献中曾报道一原发性淀粉样变及肾病综合症,肾功能不全病人在静脉45克VC后产生草酸钙结晶,急性肾衰[14]。但没有口服VC引起肾功能不全/衰竭的报道。VC是水溶性的,很容易从尿中清除而不会在体内潴溜。少尿或无尿病人使用VC应更小心(并非禁忌),其他人群可以放心使用。

VC有众多功能,不仅有抗病毒,抗细菌,抗癌功能,而且是强大的抗氧化剂,是体内多种重要酶的辅剂,尤其是胶原蛋白合成中不可或缺。

这些功能使VC对全身健康,冠状动脉了粥样硬化,骨质疏松等的防治中有重要作用。请参考我以前已写过的多篇论文。此处我只提下述几项研究,以结束本文。

VC与降低慢病死亡率,延长寿命相关:血液VC更高的人,死于各种原因的可能性(全因死亡率),包刮死于心脏病及癌症的可能性都更低。

  • 2018年一项对948名(473男,475女,53-84岁)中国人16年(1999-2016)的前瞻性研究再次发现:血液VC浓度较高(>28uM/L)者全因死亡率,心脏病死亡率及癌症死亡率都显著低于血液VC浓度较低(<28uM/L)者[15]。
  • 剑桥大学前瞻性地调查了在19,496名中老年志愿者中血VC水平与全因死亡率关系。发现血VC水平与全因死亡率呈负相关。VC水平高者,其死于癌症,心脑疾病,感染性疾病,肝肾衰竭等可能性降低近一半[16]!

小结:

  1. 根据已知的VC研究,我们可以比较确定地说,补充VC以及引起的高草酸并不是引起草酸钙结石的充分因素。没有证据证明VC会显著增加肾结石风险。
  2. 即使个别研究显示VC会增加肾结石风险,这也是一个极低机率的事件(人均1000年1.5次)。但VC会显著降低癌症,心脑疾病,感染性疾病,肝肾衰竭等的死亡可能。你有二个选择,使用VC,你的寿命可能会更长,但你得肾结石的可能一千年内是3.1次;或者你不使用VC,你得肾结石的可能一千年内是1.6次,但死于癌症,心脑疾病,感染性疾病,肝肾衰竭等的可能性增加近一倍。我肯定选择VC。而且我在30年前便选择了VC(每天2-3克),近5年内更增加到10-13克/天。

文献

  1. Curhan GC, Willett WC, Rimm EB, Stampfer MJ. 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intake of vitamins C and B6, and the risk of kidney stones in men. J Urol. 1996 Jun;155(6):1847–51.
  2. Curhan GC, Willett WC, Speizer FE, Stampfer MJ. Intake of vitamins B6 and C and the risk of kidney stones in women. J Am Soc Nephrol JASN. 1999 Apr;10(4):840–5.
  3. Prier M, Carr AC, Baillie N. No Reported Renal Stones with Intravenous Vitamin C Administration: A P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tioxid Basel Switz. 2018 May 21;7(5).
  4. Padayatty SJ, Sun AY, Chen Q, Espey MG, Drisko J, Levine M. Vitamin C: intravenous use by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and adverse effects. PloS One. 2010 Jul 7;5(7):e11414.
  5. Thomas LDK, Elinder C-G, Tiselius H-G, Wolk A, Åkesson A. Ascorbic Acid Supplements and Kidney Stone Incidence Among Men: A Prospective Study. JAMA Intern Med. 2013 Mar 11;173(5):386–8.
  6. Massey LK, Liebman M, Kynast-Gales SA. Ascorbate increases human oxaluria and kidney stone risk. J Nutr. 2005 Jul;135(7):1673–7.
  7. Traxer O, Huet B, Poindexter J, Pak CYC, Pearle MS. Effect of ascorbic acid consumption on urinary stone risk factors. J Urol. 2003 Aug;170(2 Pt 1):397–401.
  8. de Grooth H-J, Manubulu-Choo W-P, Zandvliet AS, Spoelstra-de Man AME, Girbes AR, Swart EL, Oudemans-van Straaten HM. Vitamin C Pharmacokinetic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 Randomized Trial of Four IV Regimens. Chest. 2018;153(6):1368–77.
  9. Lamarche J, Nair R, Peguero A, Courville C. Vitamin C-induced oxalate nephropathy. Int J Nephrol. 2011;2011:146927.
  10. Rathi S, Kern W, Lau K. Vitamin C-induced hyperoxaluria causing reversible tubulointerstitial nephritis and chronic renal failure: a case report. J Med Case Reports. 2007 Nov 27;1:155.
  11. Robitaille L, Mamer OA, Miller WH, Levine M, Assouline S, Melnychuk D, Rousseau C, Hoffer LJ. Oxalic acid excretion after intravenous ascorbic acid administration. Metabolism. 2009 Feb;58(2):263–9.
  12. Story DA, Ronco C, Bellomo R. Trace element and vitamin concentrations and loss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rit Care Med. 1999 Jan;27(1):220–3.
  13. Ke G, Huang J, Zhu Y, Yang J, Zhang Y, Chen L, Hu J, Tao S, Hu Y, Yang D, Liu S. Effect of Ascorbic Acid on 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Kidney Blood Press Res. 2018;43(5):1459–71.
  14. Lawton JM, Conway LT, Crosson JT, Smith CL, Abraham PA. Acute oxalate nephropathy after massive ascorbic acid administration. Arch Intern Med. 1985 May;145(5):950–1.
  15. Wang S-M, Fan J-H, Taylor PR, Lam TK, Dawsey SM, Qiao Y-L, Abnet CC. Association of plasma vitamin C concentration to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16-year prospective study in China.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2018;72(12):1076–82.
  16. Khaw KT, Bingham S, Welch A, Luben R, Wareham N, Oakes S, Day N. Relation between plasma ascorbic acid and mortality in men and women in EPIC-Norfolk prospective study: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 study.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Lancet Lond Engl. 2001 Mar 3;357(9257):657–63.

 

天然提取的与人工合成的维生素C (VC) 没有功能上的区别

天然VC与合成VC任何明显的区别

天然(即从自然植物中提取的)和合成的(提取后实验室转化)VC(L-抗坏血酸)在化学结构上完全相同,其生物学活性也没有差异。在至少两项人体研究中,比较了天然VC与合成VC的吸收率(~生物利用度),但未观察到临床上的显着差异。一项针对12位男性(6位吸烟者和6位非吸烟者)的研究发现,口服同样量的VC,合成VC(VC粉溶于水中)的血液中的VC水平略高于橙汁VC,而白细胞中VC水平没明显区别(1)。一项针对68位男性非吸烟者的研究发现,煮熟的西兰花,橙汁,橙片以及合成的VC的吸收率没有差异(通过血浆VC水平测试)(2、3,9)。

维生素C与生物类黄酮

生物类黄酮或类黄酮是植物中发现的多酚化合物。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尤其是柑桔类水果,也经常是类黄酮的丰富来源。生物类黄酮对VC吸收率的影响可参考此文(4)。

十项临床研究的结果比较了单独的维生素C或含黄酮类食物中维生素C的吸收,表明VC吸收率没有明显的差异。只有一项包括5名男性和3名女性的研究发现,加入天然柑橘提取物中(含有生物类黄酮,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VC,比同剂量的纯合成VC吸收更慢,生物利用度高35%(5)。其余研究表明,与单独使用类黄酮相比,与类黄酮一起食用维生素C的受试者血浆VC水平没有变化或略低(4)。

维生素C生物利用度的另一项评估是测量尿中的VC水平,以估算维生素C的排泄速率。一项针对六位年轻的日本男性(22-26岁)的研究表明,存在针叶果汁(维生素C和类黄酮的天然来源)的情况下,VC的尿排泄显着减少(6)。但是,三项单独的研究表明,食用奇异果(7),黑加仑汁(8)或橙汁(1)后,尿中维生素C的含量增加。总体而言,类黄酮对维生素C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似乎可以忽略不计(4)。

References

  1. Pelletier, O. & Keith, M.O. Bioavailability of synthetic and natural ascorbic aci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1974; 64: 271-275
  2. Mangels, A.R. et al. The bioavailability to humans of ascorbic acid from oranges, orange juice, and cooked broccoli is similar to that of synthetic ascorbic acid. Journal of Nutrition. 1993; volume 123: pages 1054-1061.  (PubMed)
  3. Gregory, J.F. Ascorbic acid bioavailability in foods and supplements. Nutrition Reviews. 1993; volume 51: pages 301-309.  (PubMed)
  4. Carr AC, Vissers MC. Synthetic or food-derived vitamin C-are they equally bioavailable? Nutrients. 2013;5(11):4284-4304.  (PubMed)
  5. Vinson, J.A. & Bose, P. Comparative bioavailability to humans of ascorbic acid alone or in a citrus extract.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988; volume 48: pages 501-604.  (PubMed)
  6.  Uchida E, Kondo Y, Amano A, et al. Absorption and excretion of ascorbic acid alone and in acerola (Malpighia emarginata) juice: comparison in healthy Japanese subjects. Biol Pharm Bull. 2011;34(11):1744-1747. (PubMed)
  7. Carr AC, Bozonet SM, Pullar JM, Simcock JW, Vissers MC. A randomized steady-state bioavailability study of synthetic versus natural (kiwifruit-derived) vitamin C. Nutrients. 2013;5(9):3684-3695(PubMed)
  8. Jones E, Hughes RE. The influence of bioflavonoids on the absorption of vitamin C. IRCS Med Sci. 1984;12:320.
  9.  https://lpi.oregonstate.edu/mic/vitamins/vitamin-C/supplemental-forms

维生素C可以改善,挽救ICU重症病人!

摘要:

VC是动物界防止病毒等微生物入侵的一线自然防御机制。VC在多种人类病毒感染的治疗中显示效果,当使用及时及足量时,效果显著。VC在危重病毒感染治疗上有明显改善病程,甚至挽救病人生命之功效。更好的是,在这些显著的临床疗效之际,大际量VC一般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而且价格低廉,随手可得。 面对武汉肺炎(2019-nCov)肆疟,每天都有病人死亡。明知有如此优秀的天赐御病良药而不试,是对一名医者的最大良心谴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近几年在国内到处奔走,呼吁:正视维生素C(VC),大剂量VC静脉点滴对很多疾病有很多益处。但国内医界仍视VC为虎狼,是毒品。美国,日本,欧洲等已几十年大剂量VC静脉点滴。中国呢?

此处,我仅介绍VC在重症病人上使用的部分研究。VC的功能远远超出抗感染,包括各种慢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

VC在抗病毒,危重病人中的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作用有提高免疫细胞(T, B, NK)能力,促进干扰素生成(有直接杀病毒作用),强力抗氧化,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等。而这些功能在抵抗各种病毒,帮助机体恢复中起到关键的,但被大部分医生,学者所忽略的作用。

更多有关VC作用机制,其他临床应用,请参考:http://www.drwlc.com/CN/?s=vc

临床试验及治疗案例显示维生素C可以改善,挽救ICU重症病人! 

  • 2009年新西兰人Alan Smith染上严重猪流感(swine flu),在Aukland医院ICU中用ECMO(体外换 氧)支持维持生命。医院断定回天无力,准备放弃治疗。在家属强烈要求下,医生勉强使用VC静脉滴注。令人惊讶的是,仅2天后,在医疗预定拔管,放弃治疗的日子,病人显示好转迹象。历经曲折(医院不给静脉VC,家属坚持要求VC。此事直闹到新西兰最高检察院)。最后,病人得以持续VC治疗,彻底痊愈。此事在西方媒体及民间引起轰动,Google,facebook, youtube上有大量介绍。我的好友Tomas Levy医学博士在此例中提供咨询。在(Primal Panacea)《万应灵丹》(Tomas Levy著,成长等译)中有详细介绍。

近年来,尤其是在Alan Smith事件以后,国际医学界对VC在 危重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有证据表明,在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急性烧伤致死的复苏过程中,维生素C的使用可能对治疗败血症,减轻疼痛和治疗癌症具有多种有益作用。实际上,有证据表明,选定患者的短期高剂量维生素C可能会改善血液动力学参数,降低液体复苏要求,降低围手术期房颤的发生率,改善疼痛并可能降低败血症相关的死亡率。

  • 哈佛医学院Nabzdyk及Bittner医生等在世界急救医学杂志(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8年综述VC在急救医学用途一文中(PMID: 30370227 )写道:

人们对使用维生素Ci作为败血症的辅助治疗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Marik等人的一项队列研究发现激发了这种兴趣,该研究采用了维生素C(每6小时静脉注射1.5 g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每6小时静脉注射50 mg)和硫胺素(每次200 mg静脉注射)的混合物。 12小时)至47名败血症患者,发现SOFA评分,对血管加压药的依赖性显着降低,最重要的是,治疗组的医院死亡率降至8.5%,而历史对照组为40.4%。这些发现与一项 I期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的结果一致,表明维生素的有益作用。这项 I期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将24名有维生素C缺乏败血症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安慰剂,低剂量(每天50 mg / kg每天)或高剂量(每天200 mg / kg每天)肠外维生素C4天。发现维生素C治疗组的SOFA得分及CRP血浆水平显着降低。在另一项危重手术患者的试验中,Zabet等报道了14名败血性休克患者接受了每6小时25 mg/kg,连续72小时的VC治疗。与14名感染性休克患者接受安慰剂相比,28天死亡率的显着降低。64,65,67]阶段。

目前,有多项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VICTAS,ACTS和HYVCTTSSS试验,旨在确认维生素C的有益作用。和重症脓毒症患者的辅助治疗。

摘要:以前的许多对照试验都发现,在某些情况下,维生素C可对血压,感染,支气管收缩,心房颤动和急性肾损伤产生有益作用。但是,这些作用的实际意义尚不清楚。这项荟萃分析的目的是评估维生素C是否会对实际结果产生影响: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我们确定了18项相关的对照试验,总共2004例患者,其中13例接受了择期心脏手术的患者的调查。我们使用反方差,固定效应选项和均值比例进行了荟萃分析。在12项针对1766名患者的试验中,维生素C平均将ICU住院时间缩短了97.8%(95%CI:4.2%至11.2%; p = 0.00003)。在六项试验中,口服维生素C的剂量为1-3 g /天(加权平均为2.0 g /天),可使ICU住院时间减少了8.6%(p = 0.003)。在三项需要机械通气24小时以上的试验中,维生素C将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了18.2%(95%CI为7.7%至27%; p = 0.001)。由于维生素C的花费微不足道,因此即使将ICU停留时间减少8%也值得探讨。应该更详细地研究维生素C对ICU患者的影响。Hemilä, 2019 [30934660]。

Paul Marik医生一次偶然的机会给一名ICU有败血症(sepsis)的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静脉维生素C(加Vit B1及氢考)后,病人很快返危为安。他然后在7个月里连续用同―方案治疗了47名ICU有败血症(sepsis)的患者,结果无一人因败血症死亡。他然后往前查看ICU记录,比较了47例ICU有败血症(sepsis)的患者,发现他们在7个月内的死亡率为~40%。尽管并非严格的RCT但,却指出了一个方向:大剂量静脉维生素C(加Vit B1及氢考)可能可以挽救ICU败血症患者。这对死亡率在低收入国家高达60%的每年有约一千五百万到一千九百万的败血症患者无疑是强大的福音。因此,目前至少有几十个大剂量静脉维生素C相关的更严格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Marik, 2017 [27940189 ].

摘要:

背景:全球脓毒症的负担估计为每年15至1900万例,低收入国家的死亡率接近60%。

方法:

在这项回顾性的前后临床研究中,我们比较了在7个月期间接受静脉内维生素C,氢化可的松和硫胺素治疗的连续脓毒症患者的结局和临床病程(治疗组)与在我们的ICU中治疗的对照组在之前的7个月内。主要结局是医院生存率。生成倾向评分以调整主要结局。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47例患者,两组之间的基线特征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的医院死亡率为8.5%(47个中的4个),而对照组为40.4%(47个中的19个)(P <.001)。经维生素C方案治疗的患者的倾向性调整死亡率的赔率是0.13(95%CI,0.04-0.48; P = .002)。在治疗组中,所有患者的败血症相关器官衰竭评估评分均降低,没有进展性器官衰竭。在开始使用维生素C方案治疗后,治疗组中的所有患者均停用了血管升压药,平均时间为18.3±9.8小时。对照组中平均使用升压药的持续时间为54.9±28.4 h(P <.001)。

结论:

我们的结果表明,早期使用静脉注射维生素C以及皮质类固醇和硫胺素可有效预防进行性器官功能障碍,包括急性肾损伤,并降低严重脓毒症和败血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确认这些初步发现。

VC十分安全:

  • “大剂量VC没有发现任何明显副作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专家组(Exert Panel)在最新发表的Physician Data Query(PDQ)(2019年12月)中,明确阐述大剂量VC没有发现重大副作用

关于大剂量VC(2019年12月4日)的公众版如下总结维生素C是在食物和膳食补充剂中发现的营养素。它是一种抗氧化剂,在制造胶原蛋白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请参阅问题1)。

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通过口服服用,也可以通过静脉内(IV)输注(通过静脉进入血流)。通过静脉输注时,维生素C可以比通过口摄入相同量的维生素C达到更高的水平(请参阅问题2)。

一些对癌症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的研究表明,生活质量

得到改善,且副作用较少(参见问题4)。
通常,静脉注射大剂量的维生素C在临床试验中几乎没有引起任何副作用。但是,IV维生素C可能对患有肾脏疾病,G6PD缺乏症或血色素沉着病的患者造成严重的副作用(请参阅问题5)。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尚未批准使用静脉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作为癌症的治疗方法(请参阅问题7)

维生素C对大部分病毒(及部分细菌)感染都有疗效!

我(成长,中美二国执照医师,40余年医学经历。现任成氏综合健康中心主任(US), 深圳医学会顾问, 深圳宝安中心医院顾问, 原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内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陆军MACH医院执业医师,部门主任)愿为攻克“武汉肺炎”尽一己之力(可以提供免费咨询,包括亲赴武汉实施VC等综合治疗)。我联系电话:173.1716.9336)。请传播。

(本文只列Vit C对病毒, 及个别细菌如结核病感染治疗效果),摘自《万应灵丹-关于维生素C的百科全书》原著Thomas Levy, M.D., J.D., 编译:成长(Richard Cheng, M.D., Ph.D.), 张科生。

已经发表的(部分)支持用维生素C治疗感染性疾病和中毒的研究报告

AIDS/HIV
艾滋病/HIV

说明: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AIDS)即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这种病毒攻击免疫系统,极度消耗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这些淋巴细胞启动并控制许多必要的免疫反应,而艾滋病病毒还有消灭CD4+淋巴细胞的能力,这就减弱或抵消身体对抗机会致病菌宿主的能力。1

传统治疗方法:治疗艾滋病分为三个主要方面:(1)抗逆转录病毒治疗,(2)治疗和预防机会致病菌感染,(3)治疗与艾滋病相关的并发症。目标很简单,要减缓该病的进程,将其对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降至最低。2

研究表明:
• 艾滋病病毒感染可以用大剂量维生素C预防,且用维生素C治疗足够长的时间可以逆转。3
• 临床改善的效果与维生素C的剂量成正比,即只要维生素C的剂量足够,患者即可缓解。4
• 死于神经系统中毒的艾滋病患者,在脑部最受影响的区域维生素C水平明显很低。5
• 即使口服小剂量维生素C,有证据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氧化压力下降,实际病毒载量(actual viral load)减少。6-7
• 当维生素C剂量最佳时,CD4细胞消耗可以减速,停止,甚至若干年后逆转。8
• 对T-淋巴细胞慢性感染患者,维生素C限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能力。其中机制与维生素C一般抗氧化剂机制不同。9
• 低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有毒性的维生素C剂量仍然对限制病毒在细胞内繁殖有效。10
• 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补充维生素C和N-乙酰半胱氨酸6天便发现CD4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谷胱甘肽水平上升,艾滋病病毒RNA血清水平下降。11
• 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发现,大剂量摄入维生素C、烟酸(维生素B3)和维生素B1,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减缓。12
• 对照试验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患者血清维生素C水平低于非感染者。13
• 有脊髓病变(myelopathy)的艾滋病患者对维生素C治疗“反应良好”。14-15
• 无论在艾滋病患者和小白鼠,“超营养(supranutritional)”剂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E均可预防 治艾滋病药(AZT)诱导的氧化型肌肉损伤。16

Brucellosis
普鲁氏菌病(波状热)

说明:普鲁氏菌病是一种动物源性细菌传播疾病,可感染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或摄入受污染
奶制品获得。疾病症状包括:关节痛、脾和/或肝肿大、淋巴结肿大、严重病例可引起
心脏损伤乃至死亡。1

传统治疗方法:如果发现早并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感染有时可以治愈。即便在感染早期得到
有效治疗,但患者生存期间仍有可能复发。慢性普鲁氏菌病被认为无法治愈。1

研究表明:
• 慢性普鲁氏菌病患者体内维生素C水平明显偏低。2
• 补充维生素C 15天,为对抗普鲁氏菌病所需单核细胞免疫功能的特定参数得以恢复。2
• 在一则普鲁氏菌病病例研究中,一名罹患该病症15年的35岁妇女采用每天补充维生素C3克,15个月后,复发的症状消除。3
• 每天补充3克维生素C消除慢性症状,并使患普鲁氏菌病6年的人重返工作,长回因疾病而失去的70磅体重。3
• 12名普鲁氏菌病患者中11人每天补充3-4克维生素C,显示明显改善,仅有1名因拒绝不定期静脉注射维生素C以支持口服剂量而没有反应。3

Common Cold
普通感冒

说明:由病毒引起的可人传人的普通感冒,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鼻腔通道和鼻窦刺激和肿
胀、喉咙沙哑,以及咳嗽,是相关症状。尽管感冒被认为无药可治,但它是自限性疾病,
即是说,它会自愈。继发感染是普遍的,对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继发感染严重时
威胁生命安全。1

传统治疗方法:“即使感冒有自限性本质,但任何治疗必须完全安全···。因为感冒的客观症
状无需干预会在7天消失,因此,各种实际无效的疗法,比如维生素C和葡萄糖酸锌含
片已经被报告:作为不充分的’双盲试验’结果,可以是有效的。草药治疗被广泛应用,
但证据显示没有任何益处。”1

研究表明:
• 维生素C缩短感冒持续时间。2
• 普通感冒需要比以前建议大得多的大量维生素C,轻感冒需要30-60克;而重感冒则需要60-100克。3
• 在感冒症状初起时尽早使用维生素C,可减轻感冒和流感症状85%。4
• 维生素C降低感冒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5-6
• 维生素C缓解因感染而产生的类似感冒症状,延缓疾病爆发时间,减少死亡的机会。7

Diphtheria
白喉

说明:白喉杆菌主要感染呼吸道,造成扁桃体、咽喉和喉头发炎。这种感染产生的外
毒素有时可损害心脏和神经系统。该病传染性强,在美国5%-10%的病例是致命的。1

传统治疗方法:病人被迅速隔离,并用大量取自马匹的抗毒素治疗。因为美国生产工厂已经
停止制造,现在,没有许可产品可以使用。抗生素也被用于治疗感染,以限制继续产
生外毒素。由于这一切原因,该病的重心是通过使用疫苗进行预防。1

研究表明:
• 预先混合了维生素C的致命剂量的白喉毒素对豚鼠不再致命;而没有添加维生素C的同样剂量在4-8天杀死豚鼠。2
• 维生素C增加豚鼠对白喉毒素的抵抗力。3
• 维生素C在试管中令白喉毒素失活,并保护豚鼠在致命剂量的白喉毒素下存活。4
• 遭受坏血病的豚鼠感染白喉杆菌时死亡率是没有坏血病豚鼠的2倍。5
• 对鸽子肌肉注射小剂量维生素C,救活50%注射致命剂量白喉毒素的鸽子。6
• 小剂量口服维生素C(1-2克)对白喉有一点作用;但通过肌肉或静脉注射大剂量、频繁给予则通常可以治愈这种感染。7
• 三个感染鼻白喉的儿童,均接受抗毒注射,但其中之一同时接受静脉注射维生素C,10克,每8小时1次共3次,之后每12小时2次,然后开始口服维生素C。接受维生素C的患者成为唯一的幸存者。8

Distemper(Cat & Dog)
猫瘟和狗瘟

说明:尽管猫瘟和狗瘟的病毒种类不同,但症状非常相似。感染经常伴随“流鼻涕、呕吐和
腹泻、脱水、 流涎、咳嗽和/或呼吸困难、丧失食欲,以及体重减轻。如果出现神经病
学症状,继而可发生小便失禁。”1

传统治疗方法:通常治疗很简单,只是让动物舒服些。除非动物的免疫功能特别强,这种疾
病通常是致命的,特别对很小的或老年的动物。尽管大多数狗都做过狗瘟免疫注射,但
是狗瘟仍然在美国高度流行。1

研究表明:
• 12只宠物(猫/狗)经过3天每天1-2克维生素C静脉注射治疗,全部康复,甚至包括2只被其他兽医认为没有希望的在内。2
• 经每2小时大剂量注射维生素C,许多遭遇狗瘟的狗被治愈。3
• 67只患狗瘟的狗经维生素C治疗获得很好的结果。4

Dysentery, Amebic
痢疾,阿米巴痢疾

说明:一种阿米巴变形虫—痢疾变形虫(entamoeba histolytica)引起这种原虫感染,结果经
常造成肠道痉挛、便血、腹痛、排便痛性牵动,以及发热。肠道壁可形成损伤,严重时
导致肠穿孔,结果经常致死。这种感染由摄入未经处理的饮用水传播,或者由受到污染
的食物传播。1

传统治疗方法:重点是预防。感染用各种抗菌药物治疗。1

研究表明:
• 饲喂缺乏维生素C食物的豚鼠特别易感阿米巴变形虫感染,即便这种微生物的数量明显小到接种剂量。2
• 维生素C缺乏的豚鼠更容易受到阿米巴变形虫感染,临床过程更险恶,而且全部死亡。而补充维生素C的豚鼠在相同饮食条件下更能抵御严重感染,且成活数量明显增多。3
• 106名阿米巴变形虫感染患者每天仅用150毫克维生素C,症状渐趋缓和。4
• 每天用500毫克维生素C治疗的阿米巴变形虫感染患者比未给予维生素C的患者,病程缩短,症状消除更快。5

Dysentery, Bacillary(Shigellosis)
痢疾,杆菌痢疾(志贺菌痢疾)

说明:杆菌痢疾是由志贺菌的四个病原菌种引起的。感染引起严重的大肠激惹,结果造成腹泻、便血、腹部绞痛,以及发热。这种极度接触感染仅摄入少量10至100个这种细菌即可发生,而其它肠道病原体引起感染则需要1000-10000个相应细菌。志贺菌正在迅速地变为抗生素抵抗病菌。恢复的病人,即便在全部症状消退6周后,仍然能传染给别人。1

传统治疗方法:必须防止病人脱水,用水和电解质轮流交替输液。多数病例在4-8天恢复,
严重感染症状可拖延6周,即便是使用抗生素治疗后。2

研究表明:
• 给予患者肌肉注射500-1000毫克维生素C,轻易治愈痢疾,“每天10-15次便血”的儿童在48小时后便腹泻停止。3
• 在野外死于自然获得的(naturally-acquired)痢疾的猴子,其肾上腺维生素C低60%,表示这种感染消耗大量维生素C。4
• 注射志贺杆菌的动物给予维生素C后,提供100%的保护免于痢疾感染。5
• 不能制造维生素C的猴子在接触志贺杆菌后出现严重坏血病。6

Encephalitis
脑炎

说明:脑炎是一种大脑炎症,它引起严重肿胀,常体现为病毒感染并发症。可以引起脑炎的
病毒有:单纯性疱疹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水痘病毒,以及西尼罗河病
毒。对接种疫苗的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特定的细菌感染也可引起脑炎。症状
包括:发高烧、头痛、精神混乱、困倦、颈部和背部僵硬、呕吐、肌肉无力/麻痹、记
忆丧失、癫痫,乃至昏厥。1

传统治疗方法:病因治疗应该首先考虑。发烧可用扑热息痛(acetaminophen)、冰敷和降温
毯处理。“支持疗法和避免并发症是基本的。”2

研究表明:
• 因病毒性脑炎和继发腮腺炎4天后,一名昏睡、不省人事的8岁儿童,用静脉注射维生素C2克,2小时后食欲和精力恢复,6小时后症状开始反复;再次给予维生素C(注射+口服);病儿完全康复。3
• 一名28岁妇女患病毒性肺炎进展为脑炎,经过14天3种不同抗生素治疗,她的状况恶化,体温41.55°C,不省人事;给予注射维生素C每2-3小时4克;72小时后临床症状消失。4
• 许多脑炎患者通过积极的静脉注射维生素C治疗,从昏迷状态恢复。5-9

Hepatitis, Acute Viral
肝炎,急性病毒性

说明:急性肝炎生命攸关,是一种肝脏感染性疾病,但临床现象千差万别,可引起小病也可引起大病。急性肝炎经常需要数月才能解除,但它也可以导致慢性感染状态。已知有5种病毒可引起急性肝炎,分别命名为A、B、C、D、E型。1

1. A型肝炎高度接触传染,大多数通过粪便-口腔渠道传播。
2. B和D型肝炎主要通过分享使用污染的针头或亲密的性接触传播。
3. C型肝炎更大量地通过使用针头传播,而罕有亲密的性接触传播。
4. E型肝炎通过粪便-口腔渠道传播,但在美国罕见,它不像A型接触传染。

传统治疗方法:
1. A型肝炎:没有已知的推荐疗法用以缩短病程或减轻病状。1
2. B型肝炎:已经采用某些抗病毒治疗,但有争议;除此之外,别无他法。1
3. C型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terferon)和病毒唑(ribavirin)已显示有一定好处。1
4. D型肝炎:没有特别疗法可供使用。1
5. E型肝炎:“没有已知的预防和治疗方法···”1

研究表明:
• 给予一急性肝炎患者静脉注射维生素C,每日5克,24天;贫血解除,白细胞计数和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他食欲恢复,体重增加,因为肝损伤产生的腹腔积液全部消失;多次肝活检显示,最明显的是肝脏炎症的完全解除。2
• 一位医生报道他用静脉注射维生素C治疗急性肝炎众多病例,他从来没有一例对正确剂量的治疗反应失败的,也从来没有一例用维生素C治疗后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的。3
• 每天仅给300-400毫克维生素C和其他维生素(B3,B6和B12)予病毒性肝炎患者,结果血液中免疫蛋白水平明显改善,同时免疫细胞功能也明显改善。4
• 住院病人在全血输血后接受不同剂量的维生素C;170名接受少量或零维生素C者,12人产生肝炎;另外1367名在输血后每天接受2克或更多者,仅有3例产生肝炎;表示输血后肝炎发生率大大下降。5
• 每天10克维生素C大大加速急性肝炎症状的解除。6
• 患急性肝炎的245名儿童每天给予10克维生素C后,病儿临床反应极好或痊愈。7
• 一名24岁急性肝炎患者每天接受2克维生素C注射连续6天,奇迹般痊愈;患者在第二次注射后自述,感觉“完全好了”。8
• 一名患B型急性肝炎的牙医,用25克维生素C静脉注射自疗,加上每日口服
20克5天后很高的肝功能指标(SGOT、SGPT和 LDH),达到接近正常水平;
他继续维生素C治疗5天多便回去上班了。9

Herpes
疱疹

说明:疱疹病毒包括:单纯性疱疹病毒1型(唇疱疹)、2型(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水痘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经常铸成潜在感染。因为未全部知晓的原因,这些病毒可保持非活性状态数周、数月、甚至数年,然后在月经期间、有压力时,接触紫外线时,或由于其它未能解释的原因,再度活跃。1-2

传统治疗方法:单纯疱疹病毒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最常用的处方是无环鸟苷( 阿昔洛韦
—acyclovir)。对重症病例常采用静脉注射。另外,口服抗病毒药物的规程也被采用。2
至笔者落笔的今日,对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尚无被认可的治疗规程。

研究表明:
• 口服维生素C明显缓解反复发作的疱疹唇炎(唇疱疹)症状。3
• 维生素C加上离子铜,使病毒失活,包括巨细胞病毒和单纯性疱疹病毒1型及2型。4-5
• 在一项双盲安慰剂控制临床试验中,含维生素C的溶液用于对抗粘膜上疱疹发疹,显示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抗病毒效果。6

Leprosy
麻风病

说明:麻风病由杆菌属麻风分枝杆菌引起,它实际并非高度接触传染。麻风病普通主要有两
个类型:类结核型麻风和瘤型麻风。两种类型都在皮肤产生损伤,但瘤型麻风最严重,
会产生不规则、不雅观的大包块。所有类型的麻风病最终会在手臂和腿脚引起神经损伤,
导致皮肤触感减弱,肌肉无力。长期麻风病患者经常因为失去触感和反复创伤,手和脚
会渐渐失去作用。1

传统方法:根据麻风病的类型,给予多种抗微生物药物12-24个月。皮肤损伤的恢复经常在停止治疗后1-2年。而神经功能的改善也许发生,也许没有。2

研究表明:
• 麻风病患者血液维生素C水平明显降低。3
• 20名麻风病患者仅用肌肉注射50-100毫克维生素C治疗,半数以上有正面结果。4
• 每日小剂量注射维生素C,麻风病患者健康状况改善,胃口好转,体重增加,鼻出血减少,对抗麻风病处方药物的耐受性增强。5-6
• 小白鼠实验中,维生素C对限制麻风病病菌增殖产生“统计学上明显的”效果。7

Malaria
疟疾

说明:疟疾是由疟原虫属的原生动物引起的可复发的感染疾病。它由受感染的蚊子叮咬后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种疟原虫游走到肝脏并在此成熟,并释放出这种寄生虫的另一种形态(裂殖子)。当裂殖子进入血液后它们会感染红细胞。在红细胞内,它们48到72小时内倍增,直至红细胞破裂。它们重新释放裂殖子然后感染更多的红细胞。疟疾的大多数症状出现在大量红细胞破裂的时候。这引起游离血红蛋白释放进血流,造成贫血。疟疾的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头痛、黄疸、肌肉疼痛、恶心、呕吐,以及便血,症状经常在感染后10-28天出现,但也可拖延至一年。一旦症状出现,则会在48到72小时循环发生。1

传统治疗方法:有若干种治疗疟疾的药物,根据受害者感染的时间和地点,可用一种或联合
使用。有时需要给予有力的医疗支持即住院治疗,结合适当补水。[1]

研究表明:
• 少量维生素C(1000毫克)静脉注射可防止发冷,体温降低,并改善疟疾患者的健康状况——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计数在治疗期间保持稳定。2
• 受疟疾感染的小白鼠用维生素C注射,降低血液中寄生虫计数38%,增加存活时间67%,更大的剂量增加存活时间133%。3
• 在有铜存在时,维生素C可消灭恶性疟疾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而恶性疟疾疟原虫是一种造成人类特别严重疟疾的微生物。4
• 受疟疾感染的红细胞中维生素C浓度是未受感染红细胞的2.5倍。维生素C在受感染的细胞内选择性发挥促氧化剂的破坏作用,同时在正常细胞内产生典型的抗氧化剂保护作用。5
• 小剂量维生素C结合补充铁剂,加速疟疾所致贫血恢复正常,同时增加 网织红细胞计数。6
• 一例疟疾患者在静脉注射奎宁治疗后急性失明,用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以及类固醇后,完全恢复。7
• 依昔苯酮(Exifone)是一种治疗疟疾药物,用于治疗恶性疟疾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维生素C可加强这种药物的作用。8

Measles
麻疹

说明: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传染疾病。征兆和症状包括:特征性皮疹、咳嗽、
流鼻涕、眼睛炎症,以及发热。并发症包括:中耳炎、肺炎、痉挛,以及脑炎。麻疹引起的脑炎有10%致命。1

传统治疗方法:
“没有已证实的对麻疹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疗,尽管有使用病毒唑的案例。”2
研究表明:
• 维生素C令受麻疹病毒影响的特定淋巴细胞亚群迅速恢复。3
• 一10个月大的婴儿出现 口腔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麻疹中常见的典型皮疹样斑点,先于皮肤发疹而出现在口腔粘膜),眼睛与喉咙发红,高热(41°C),咳嗽,流鼻涕。每隔4小时给予肌肉注射维生素C 1000毫克,12小时后,咳嗽停止,眼睛与喉咙,以及体温均恢复正常;表皮麻疹皮疹从未出现,孩子迅速完全康复。4
• 在一次流行病学研究中,每6小时静脉滴注维生素C1000mg可完全预防麻疹的接触传染——而口服维生素C(1000mg加果汁,每2小时一次)则不能完全预防。5
• 维生素C成功治疗麻疹。6

Mononucleosis
单核细胞增多症

说明:单核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通常通过唾液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传染性单
核细胞增多症的典型表征是发热、咽喉痛,以及淋巴腺肿大。其它常见症状包括:头痛、
不适,以及食欲丧失。可能出现肝和/或脾肿大。一般,发热可持续10天,脾脏和淋巴
结肿大恢复正常需4周。疲劳可持续三个月。1

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药物如类固醇(强的松)和抗病毒药物(如无环
鸟苷—acyclovir)只有些微作用或没有作用。”1(即没有有效治疗方法)。

研究表明:
• 每日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 20-30克可在数周内(而不是通常的数月)解除单核细胞增多症。2
• 每天3次注射维生素C,在1周内症状完全消除。3
• 大剂量静脉给予维生素C“显著”影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典型的缓慢的恢复过程。4

Mumps
腮腺炎

说明: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接触性病毒性疾病,通过感染的唾液传播。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唾
液腺肿痛。不过,感染可扩展至中枢神经系统、胰腺,以及睾丸。症状包括:腮腺肿大、
面部疼痛、咽喉痛、头痛、发热、睾丸痛,以及阴囊肿大。1

传统治疗方法:“腮腺炎没有特效疗法。冰袋或热水袋敷于颈部,以及扑热息痛(泰诺)可
有助于缓解疼痛。”1

研究表明:
• 一个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方案迅速解除33例腮腺炎中33例(100%),发热24小时后消失,疼痛36小时后消失,腮腺肿大在48-72小时解除。2
• 3位患腮腺炎的亲戚(堂或表兄弟姐妹)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报告:2
o 第一例:7岁男孩,用传统治疗”卧床休息,阿司匹林,热樟脑油涂敷”挣扎了一周。
o 第二例:11岁男孩,没有任何治疗,任由腮腺炎发展,“肿到最大”。此时每2至4小时肌肉注射维生素C1克,48小时完全健康。
o 第三例:9岁女孩,在腮腺肿大至60%最大预期值时,每4小时静脉注射1克维生素C,72小时完全健康。

Pertussis(Whooping Cough)
百日咳

说明:百日咳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细菌感染疾病,会引起难以控制的剧烈咳嗽一个月或更
久。这个疾病的英文名字来自拟声字“Whooping”,形容患者努力呼吸时发出的声音。1

传统治疗方法:如果发现早,尽早使用抗生素,可以完全消除症状。“可惜,多数患者均确
诊太迟,抗生素已不很有效。”1

研究表明:
• 注射与口服维生素C结合可减少咳嗽、恢复食欲,停止呕吐,对婴儿特别有益。2
• 维生素C“明确地减轻”百日咳剧烈的症状,尤其是如果在该病一发现即使用相对“大”的剂量时。3
• 研究发现,一个口服维生素C方案可“显著”降低百日咳特有症状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4对81个患百日咳的儿童,很小剂量的维生素C注射(40-200毫克,一天1-2次,最多12次)产生以下结果:5
a. 34个显示症状明显改善或“完全治愈”
b. 32个显示比上述稍差些的症状改善
c. 15个显示“不确定”反应。
• 每天注射维生素C(100-500毫克)可减少剧烈咳嗽,加速百日咳患者的全面康复率。6
• 26个感染百日咳的婴儿和儿童,用小剂量口服维生素C治疗,被认为在解除症状上
“明显有效”,除2个患者外。7

Pneumonia
肺炎

说明:肺炎是肺部感染性疾病,可由于细菌、病毒、真菌,乃至肺中吸进异物引起。成人最
一般的肺炎类型是由链球菌导致。症状包括:肺部剧痛,当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发热,
发冷,神志模糊,以及过度出汗。1

传统治疗方法:在不知病原体是细菌抑或病毒时,使用抗生素是最经常的。阿司匹林或扑热
息痛经常用于控制发热,患者常被鼓励多喝水以促进化痰和排尿。通过治疗,最不复杂
的病例在2周内可见好。1

研究表明:
• 链球菌肺炎
a. 先给兔子注射维生素C,10分钟后再注射链球菌,兔子从血液移走细菌的能力发生“实质性”增加。2
b. 维生素C有效限制致命的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3
c. 适当摄入维生素C可预防维生素C缺乏的猴子患肺炎。4
d. 维生素C可见有益于肺炎治疗,而且对缩短肺炎的临床过程特别有效。5-11
e. 入伍新兵患流感后接受维生素C补充,明显减少了流感并发肺炎的人数。12
f. 在一术后发生肺炎的老年患者,维生素C展示了“特别的成果”。13
g. 给予肌肉注射维生素C的羔羊比控制组羔羊肺炎少83%。14
h. 儿童扁桃体中链球菌的发生率与血液维生素C水平呈反比,维生素C水平越高,扁桃体感染越少。3
i. 在感染性注射肺炎链球菌后,维生素C(200毫克/千克体重/日)明显增强小白鼠24小时内从肺中清除肺炎链球菌的能力。15
j. 对674名海军新兵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控制试验表明,仅每天2克维生素
C,即可明显减少肺炎发病率。16

• 病毒性肺炎
a. 有三例病毒性肺炎,其中一例有病毒血症(viremia),用维生素C后取得“卓越”效果。17
b. 维生素C用于治疗42例病毒性肺炎,在仅3-7次注射后,即产生“完全的临床和X-线上的好转。”18
c. 一名病毒性肺炎患者已发紫绀,用肌肉注射维生素C每6小时一次,在36小时后完全康复。19

Polio
脊髓灰质炎

说明: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在美国曾于1948-1950年流行。脊髓灰质炎可引
起全身永久瘫痪或部分永久瘫痪。病毒进入口腔或鼻腔后,在咽喉和肠道增殖,然后通
过血液和淋巴系统扩散进身体。症状通常在接触后7-14天内发生。1

传统治疗方法:脊髓灰质炎的治疗仅限于缓解症状和支持护理。一旦感染,脊髓灰质炎只能
通过提供舒适护理走过其过程,必要时给予呼吸支持。这种疾病的重点是通过接种疫苗
进行预防。1

研究表明:
• 体外实验表明,即使将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注入猴子脑部,维生素C也可以让病毒完全失活,使之成为无感染力的病毒。2
• 在猴子脑部注射进脊髓灰质炎病毒后,小剂量维生素C明显降低瘫痪发生率。3
• 维生素C杀死注射进猴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4
• 60名脊髓灰质炎患者在72小时内用大剂量维生素C(6-20克)注射治疗,100%痊愈,没有后遗症。5
• 维生素C(10-20克/天)缩短脊髓灰质炎患者发热的病程,降低严重程度。6
• 口服维生素C(10克/每次)每3小时一次,5个脊髓灰质炎患者均产生良好的临床结果。7
• 维生素C联合过氧化氢,使脊髓灰质炎病毒失活。8
• 维生素C完全治愈一名5岁女孩,她确诊患有发展非常快的脊髓灰质炎:9
a. 她的两个小腿已经麻痹4天
b. 右腿完全瘫软( 跛行)
c. 左腿确定85%瘫软
d. 特别在膝盖和腰椎区域疼痛
e. 治疗的第19天“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恢复”,从来没有造成长期损伤。

Pseudomonas Infection
假单胞菌感染

说明: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对抗生素特别有抗性。几乎到处可见,喜欢潮湿环境。
它导致许多医院内感染(接触医疗设备感染),它经常造成败血病1(一种传播广泛的威胁生命的晚期感染)。“关于对现在使用的抗菌素有更强抗性的假单胞菌菌株的研究报告正在引起巨大关注。”2

传统治疗方法:根据感染的位置,使用各种不同的抗生素。2

研究表明:
• 维生素C与亚硝酸盐一起可显著限制人体尿液中绿脓杆菌的生长。3
• 口服与静脉注射维生素C结合,可治愈与严重烧伤相关的假单胞菌感染。4
• 局部使用维生素C结合抗生素,可保证治疗的褥疮中没有绿脓轩菌。5-6
• 绿脓杆菌对5种不同抗生素的作用,在同时暴露于维生素C时,易感性增加。7
• 在体外实验中,维生素C联合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和甲氧苄氨嘧啶(trimethoprim)可杀死绿脓杆菌。8
• 维生素C限制16种不同绿脓杆菌菌株在试管中的生长,并且治愈受绿脓杆菌感染的小白鼠。9
• 维生素C与抗生素治疗结合,可轻易控制肺囊性纤维化患者的绿脓杆菌感染。9

Rabies
狂犬病

说明:狂犬病是一种通过受感染动物唾液传播的致命病毒感染疾病,病毒通过咬伤或有伤口
皮肤进入身体。但多数人类狂犬病现在是通过蝙蝠或浣熊咬伤导致的。已知狐狸和臭鼬
也会传播这种疾病。潜伏期通常从3天到7天。一旦出现症状,狂犬病几乎总是致命的。1

传统治疗方法:使用狂犬病疫苗通常可以迅速有效地防止这种感染暴发。1

研究表明:
• 维生素C可灭活(杀死)狂犬病病毒。2
• 维生素被发现可以有效预防豚鼠患狂犬病。3

Shingles
带状疱疹

说明:在一水痘病例中,水痘过后,疱疹病毒仍可在人的神经潜伏。当病毒由于数不清的原
因再次活跃时,可产生严重的皮肤疱疹,引起疼痛。水疱破裂后形成溃疡,溃疡干涸后
形成硬壳。硬壳脱落需2-3周。其它可出现的症状包括:腺体肿胀、关节痛、畏寒、发
热、生殖器损伤、头痛、丧失听觉,以及腹痛。1

传统治疗方法:用大剂量的抗病毒药物可以缩短病程。其它所有治疗只缓解症状。2

研究表明:
• 注射维生素C成功治疗14例带状疱疹。3
• 8名带状疱疹成人患者,每12小时注射维生素C2-3克,结合每2小时口服维生素C1克。结果,8人中7人在第一次注射维生素C后2小时内,与皮肤损伤(经常持续数周)相关的严重疼痛完全消失。4-6
• 维生素C成功治疗327例中327例(100%)带状疱疹,所有患者在第一次注射后72小时内完全解除病痛。7

Staphylococcal(Staph)Infection
葡萄球菌感染

说明:葡萄球菌可感染皮肤以及近乎每一个器官。医院内感染通常由葡萄球菌引起,且经常是抗生素抵抗型。感染的严重性可从中度皮肤病变( 蜂窝组织炎、毛囊炎、脓疱病)开始,直至威胁生命、威胁四肢的败血病。葡萄球菌感染带来的大量损伤系由释放进血液和组织的毒素(外毒素)产生。1

传统治疗方法:依据感染的位置和感染的表现,可开具大范围的抗生素进行治疗。2

研究表明:
• 在试管实验中,维生素C明显增加肉鸡白细胞杀死金黄葡萄球菌的能力。3
• 维生素C有效限制金黄葡萄球菌的生长。4
• 静脉注射维生素C(500-700毫克/千克体重)迅速解除了葡萄球菌感染。5
• 维生素C令葡萄球菌相关毒性变为无害。6
• 3年来试图用传统疗法治疗金黄葡萄球菌皮肤感染失败后,维生素C治疗在数周内完全解除感染。7
• 维生素C使耐药性葡萄球菌感染对抗生素治疗恢复敏感性。8-9
• 豚鼠烧伤后受金黄葡萄球菌感染,维生素C(375毫克/千克体重/日)令其体重增加,代谢率下降。10

Streptococcal(Strep)Infection
链球菌感染

说明:链球菌感染有两种。A型链球菌造成链球菌性喉炎、猩红热、扁桃体炎、中耳炎、脓
包病、休克综合症、蜂窝组织炎、坏死性筋膜炎(食肉病)。B型链球菌造成血液感染、
肺感染、皮肤感染,以及骨/关节感染。1链球菌耐药性越来越普遍。

传统治疗方法: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加头孢菌素和红霉素,是一般的抗生素用药。2

研究表明:
• 一般感染
a. 维生素C有杀死尿中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的效果3
b. 静脉注射维生素C(500-700毫克/千克体重)治愈“溶血性链球菌”感染4
c. 维生素C缺乏的豚鼠明显更易遭受严重链球菌感染5
• 肾脏感染
a. 肾脏链球菌感染的儿童血清及红细胞维生素C水平明显较低,有氧化压力明显增加的实验室证据6
• 中耳炎
a. 在治疗10名超过1年的中耳炎患者时,肌肉注射维生素C取得显著成果,全部在12小时内表现出改善征兆,并在4-5天治愈。结果如此突出,乃至有人质疑“肠外给予维生素C的治疗效果”。7
• 风湿热
a. 维生素C在治疗7名进行性风湿热患者时,产生迅速而极佳的结果8
b. 在335名学生中低剂量每天补充维生素C若干个月后,与更大的另外一组没有补充的学生对比,结果如下:9

组别 风湿热 肺炎
控制组 16例 17例
维生素C 0例 0例

• 猩红热
a. -静脉注射与口服维生素C一起在若干例猩红热治疗中产生明显成功的疗效。10
b. 在3例猩红热中给予维生素C产生了非常迅速的临床响应。11
• 扁桃体炎
a. 在对868个儿童进行的双盲安慰剂控制试验中,补充维生素C降低了ß溶血性链球咽喉菌检测中阳性的发生率。12

Tetanus
破伤风

说明:破伤风俗称“牙关紧闭症”,是由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导致。该细菌的孢
子在全球的土壤中均可找到。感染通常始于这些孢子进入皮肤伤口。一旦进入缺氧环境,
孢子即释放细菌,然后体现为非常剧烈的被称为破伤风痉挛毒素的外毒素。破伤风菌毒
素作用神经系统,引起严重肌肉痉挛。感染症状通常在这种孢子进入身体后1到3周出
现。如果不进行治疗,1/4受害者会死于破伤风。1

传统治疗方法:给予破伤风抗毒血清,加之提供呼吸支持,自主神经系统支持,免疫接种,
外科局部伤口清理,以及抗生素。尽管有抗毒血清治疗,“临床进展约需2周,”即便有
专业护理,仍然会有高达60%的死亡率。[2]

研究表明:
• 在试管中维生素C中和破伤风毒素3
• 维生素C加入破伤风菌增殖培养液中,这些培养细菌产生的毒性与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成反比减少。4
• 维生素C治愈一名6岁男孩的破伤风。该男孩已经出现进行性肌肉痉挛,以及其它破伤风毒性产生的症状和感染进展的症状。5
• 维生素C在没有破伤风抗毒血清(它也有自身的毒性)的情况下,完全中和了大鼠的破伤风毒素,而大鼠被注射了最低致死剂量2倍的破伤风细菌。6
• 在一个动物模型(实验)中,事先给予适当剂量的维生素C,之后给予破伤风毒素,维生素C被证明可充分预防毒性的任意发作。7
• 静脉注射维生素C(22-24克/日)治愈患破伤风的6岁男孩;而破伤风抗毒血清则延迟了康复。8
• 在治疗破伤风时维生素C依剂量的有效性见下表,控制组仅接受抗毒血清,全部维生素C组成员则接受每天抗毒血清和维生素C仅1000毫克静脉注射:9

组别 结果
年龄1-12周/没有维生素C 75% 死亡
年龄1-12周/1000毫克维生素C 0% 死亡
年龄13-30周/没有维生素C 68% 死亡
年龄13-30周/1000毫克维生素C 37%死亡

Tuberculosis
结核病

说明:肺结核(TB)是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这种病由有感染的人咳嗽或打喷嚏的飞沫传
播。第一次的感染被称为初始肺结核,大多数人在没有进一步发展的证据下康复。
不过,对某些个体,感染可潜伏数年,然后再次活跃。1

传统治疗方法:疾病活跃期通常用几种药物联合治疗。4种常用药为: 异烟肼
(isoniazidrifampin)、利福平(rifampin)、吡嗪酰胺(pyrazinamide)和乙胺丁醇
(ethambutol)。其余用药包括: 阿米卡星(amika)、乙硫异烟胺(cinethionamide)、
莫西沙星 (moxifloxacin)、 对氨基水杨酸(para-aminosalicylic acid),以及链霉素。药
物可能要服用6个月或更长期。1

研究表明:
• 维生素C保护注射了毒性剂量结核菌素的豚鼠:2
a. 没有给予维生素C的豚鼠81%死亡
b. 接受维生素C的豚鼠仅17%死亡
• 少量注射维生素C在肺结核患者中即可产生正面反应,包括体温、体重、总体健康状况、食欲,以及某些血检指标。3
• 接受维生素C治疗的74名肺结核患者,展示了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计数“明显上升”。4
• 感染结核菌的豚鼠可见“显著且严重的”维生素C缺乏,而每天给予维生素C则可见体重显著增加,同时,结核灶的临床侵入力下降。5-6
• 给予每日口服剂量的维生素C,有结核病的豚鼠在皮下注射结核菌素(皮试)时皮肤反应明显受到抑制。6
• 每日补充150毫克维生素C,加之饮食中已有的,明显减少呼吸道、肠道和肛肠的结核灶。7
• 维生素C防止结核菌在有助于其生长的人工培养基生长。8
• 注射100毫克维生素C控制了140个结核病患者咳血。9
• 更大剂量的维生素C(每日15克)给予很严重的肺结核患者,产生如下结果:10
a. 仍然存活半年以上(5/6)
b. 在治疗过程中增加体重20-70磅(改善的表现)
c. 不再卧床不起
d. 总体健康状况被认为经历了巨大程度的改善
e. 总的维生素C用量每个患者大约3公斤(对,是3千克),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证据。
• 每日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维生素C,结果新增肺结核病例与没有补充的控制组对比,有“可观地下降的证据”。11
• 对2个严重肺结核患者测试,要维持血清维生素C的正常水平,需要正常水平3倍的维生素C。12
• 在受检查的1100个看似健康的人中,发现28个有肺结核X-线证据的人。而这28个人同时被发现血清维生素C水平偏低。13
• 增加维生素C的剂量,可见受感染的豚鼠肺中结核灶严重度明显降低,范围缩小。14
• 每日维生素C尿排量与肺结核患者感染的活跃度相关:维生素C尿排量水平最低者(表示体内水平低)与疾病最活跃相关。15
• 每天注射维生素C,可非常好地控制豚鼠肺结核的临床发展——在5个月期间,它们在“正常比例”下生长,且“各方面的行为与正常对照组”一样。16
• 每天饮食摄入维生素C大于90毫克,且消费平均水平以上的水果、蔬菜,以及草莓的人,感染肺结核的风险明显较低。17
• 根据克兰纳医生记录,“每日大剂量维生素C通过除掉结核菌的多糖外壳,也可以治愈肺结核”。18
• 给肺结核豚鼠饲喂大量桔汁,其生存期比只饲喂正常食物的豚鼠存活期加倍。(这发生在发现维生素C以前)19
• 体内维生素C的水平显然决定感染肠道结核的可能性。20
• 给予一个严重肺结核患者注射与口服维生素C,以及大量柑橘类果汁,结果消除了发热,停止了肺结核典型的咳嗽,体重增加10磅。21
• 在结核菌培养介质中加入维生素C,可抑制结核菌生长。22
• 每日小剂量口服维生素C(150毫克),可明显改善88%儿童肺结核患者和61%成人肺结核患者,这表示,同样的剂量对较小的个体有更大的效果。23
• 在对纳瓦霍印地安人与肺结核的研究中发现,欲维持与正常人相同的血清维生素C水平,肺结核患者每日需要的维生素C至少要加倍。24
• 仅每日250毫克维生素C即可改善肺结核患者的“血像”。25
• 同样接受致死剂量的结核菌素,每天注射维生素的豚鼠获得足够保护,而没有补充的控制组豚鼠则被轻易杀死。2

Typhoid Fever
伤寒

说明:伤寒是由沙门伤寒杆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疾病。该疾病通过受污染的食物、饮料,以
及水传播。症状包括:高热、腹痛、腹泻、血便、畏寒、谵妄、鼻出血、严重疲劳,以
及虚弱。1

传统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以防脱水,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经治疗,症状通常在2-4周改善。1

研究表明:
• 维生素C在试管中迅速杀死伤寒菌。2
• 注射与口服维生素C治疗106个伤寒患者取得巨大成功。3
• 静脉注射维生素C和肾上腺提取物,在18例伤寒治疗中展示出缩短病程和降低死亡率的显著效果——治疗“在第一次注射后即表现惊人”。4
• 用维生素C作为治疗伤寒的唯一手段时,可消除经常伴随使用氯霉素产生的贫血。氯霉素是用于治疗伤寒的第一线抗生素。5
• 高水平的维生素C提升小鸡对伤寒的抵抗力。6

引用文献

维生素C(Vit C)用于病毒,细菌等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口服VC: 可用于预防及轻中度病毒感染:

    1. 用于预防:维生素C ,5克(1包),溶入250-500毫升冷/温水中(不要用热水)(最好用玻璃杯),在1-2小时内喝完(缓慢地喝,可以增加吸收,减少腹泻。)。每天2次。如果产生腹泻,则可在3-4小时内喝完,或分成几次喝。
    2. 病毒感染(或食物中毒等):加用维生素C清肠,10-20克或更多(因人而异,从10克试起,每次增加5克,直到有3-4次无腹痛水样泻为止)。可每天一次,注意补充水分,以免脱水。
    3. 静脉点滴:VC20-50克/日,1克/分钟。用于中,重症感染。
    4. 同样适用于儿童。儿童剂量可减半。
    5. 同样适用于孕妇。孕妇能用高剂量的Vit C吗?

维生素C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抗细菌,抗霉菌,寄生虫作用:维生素C的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抗菌作用

  • 免疫调节作用: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嗜/单核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都有关键 性的促进,调节作用。
  • 直接杀菌,杀病毒作用
  • 对多种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等均有杀灭作用
  • 对H.Pylori,MRSA有杀灭作用

大剂量VC十分安全,不用担心

维生素C对大部分病毒(及部分细菌)感染都有疗效!

维生素C可以改善,挽救ICU重症病人!

G6PD者不应禁忌中小剂量VC静脉点滴

官方大剂量维生素C权威总结(NIH PDQ 2019.12.4公众版)

维C(VC)的肾结石风险被过度夸大了

更多关于VC

维生素C的免疫调节和抗病毒,抗菌作用

学术期刊中关于维生素C(VC)的文章仍然频繁出现。(关于VC的学术文章有65000多篇,是学术期刊中关于某一物质研究中最多的,我不知道有超过VC的文章)。很多文章属于介绍型综述,并非“新发现”。这一现象本身就说明:维生素C是一个有用但又被严重忽视或误解的物质,很多有识之士在不停地呼吁世人们正确面对VC。近期(2019年10月)《欧洲微生物及免疫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Microlbiology and Immunology)发表的”维生素C的免疫调节和抗菌作用“一文,重点综述了VC的抗病毒,抗细菌,抗各种微生物,提高人们免疫力的作用。其实此文的内容,我们的《万应灵丹》内都有介绍,而且更多,更为详细。

此处,将此文介绍给大家。值此”武汉肺炎“肆虐时期,我呼吁:不要怀疑VC的功效,暂且听我一言,放心地,大量地,预防性/治疗性地使用VC吧。等这“武汉肺炎”过去了,再来跟我“较劲”辩论VC功效不迟。

介绍

1920年代,维生素C首次由匈牙利塞格德大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阿尔伯特·森特·吉尔吉(Albert Szent-Györgyi)鉴定,他阐明了这种基本维生素在治疗和预防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坏血病中的作用[1 –5]。维生素C是L-苏-己–2-烯诺-1,4-内酯的通用术语[6],它构成了低分子量的碳水化合物[1,7]。在化学上,维生素C是一种葡萄糖酸内酯,由葡萄糖醛酸和具有2个可离子化羟基的水溶性酮内酯衍生而来,具有显着的抗氧化特性[1,6]。在自然界中,维生素C的2种基本异构体分子等份存在,即还原形式的D-抗坏血酸和化学活性和氧化形式的L-抗坏血酸[8],它们可以互换[1,6,9 ,10]。维生素C具有强大的潜力,可以还原不同的分子,同时可逆地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DHA),可以还原为具有完全生物活性的维生素C [1,6,11]。由于与葡萄糖的结构相似性,维生素C的细胞内转运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在各种细胞中作为DHA发生,其浓度与葡萄糖相似[8,12],或者通过钠依赖性维生素作为抗坏血酸活跃地发生特定器官(例如小肠,肝脏,肾脏,肾上腺,大脑和视网膜)中的C转运蛋白(SVCT)-1和-2 [13、14]。在细胞内部,DHA随后被还原为抗坏血酸[16]。由于这些特性,维生素C参与了多个重要过程,例如能量代谢和基因转录,以及激素和表观遗传途径的调控[17]。

维生素C的天然来源是柑橘类水果,猕猴桃,芒果,草莓,木瓜,西红柿,绿叶蔬菜和西兰花,例如[1,7,10,18-20]。有趣的是,绝大多数脊椎动物可以从葡萄糖中合成维生素C,但是由于缺少L-葡萄糖酸-γ-内酯氧化酶,因此包括豚鼠(guinea pig)和人在内的少数哺乳动物丧失了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 [1、2、7、8、10、18、21、22]。因此,人类需要从每天提供100到200毫克维生素C的饮食中获取维生素C,以满足人类的一般需求[23,24],并降低缺乏维生素C导致坏血病的风险。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致命[7]。为了防止坏血病,每天需要低剂量的10毫克[25]。患有坏血病的个体表现出下调的免疫反应[26],因此极易感染病原体[2,17]。考虑到维生素C参与胶原蛋白的生物合成和修复,抗坏血酸的缺乏会损害基底膜,粘膜上皮和结缔组织的完整性,这是坏血病中破坏性牙周病的病因。此外,VC是伤口愈合和骨骼发育所需的维生素,两者都与抗坏血酸在胶原蛋白合成中的作用有关。维生素C的其他生化功能包括肉碱合成,氧化还原反应,肾上腺类固醇和儿茶酚胺的产生,氨基酸和胆固醇的代谢以及铁的吸收[5,27,28]。

多项研究表明,维生素C具有抗微生物特性,从而降低了感染的风险,并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尤其是在高浓度的情况下[8]。但是,需要考虑的是,不适当的食品存储,加工和制备程序可能会导致维生素C降解[7],进一步支持对这种必需维生素进行适当膳食补充的需求,以减少维生素C缺乏的风险 。此外,由于维生素C是水溶性的,因此过量摄入的中毒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过量的维生素C,会通过肾脏排出[29]。鉴于其一方面具有抗感染和免疫调节特性,而另一方面却没有不良副作用,因此维生素C构成了一种有前途的,与抗生素无关的策略,可用来对抗和/或预防细菌(包括肠道致病性)感染。

因此,本综述将重点关注维生素C的免疫调节和抗菌作用。

维生素C的免疫调节特性

维生素C的关键基础浓度对于正常且功能良好的宿主防御机制至关重要,维生素C的药物学应用可增强免疫功能[30]。几项研究表明,实验性维生素C缺乏症会降低细胞[31-33]和体液免疫反应[33,34]。此外,在体内实验性模型和人体中均显示了维生素C对不同免疫细胞群的作用[35-38]。在临床研究中,对健康受试者进行维生素C治疗可促进和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淋巴细胞增殖和趋化性[30,39]。此外,高剂量的维生素C不仅可以刺激鼠类免疫细胞(主要是树突状细胞)分泌更明显的白介素(IL)-12 [40],还可以激活T细胞和B细胞功能[34,41]。 此外,观察到免疫细胞(如白细胞)中的维生素C浓度比血浆中的维生素C高10至100倍[6],而且这些细胞针对浓度梯度积累维生素C的事实进一步强调了免疫学重要性维生素C [42,43]并支持其在免疫细胞功能的各个方面(例如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17,44-46])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还具有抗炎特性[47] ,48]。而且,新近表征的羟化酶需要调节低氧诱导因子(HIF)的活性,基因转录和免疫细胞的细胞信号传导,因此需要维生素C作为最佳活性的辅助因子[49-52]。 在胃肠道中,维生素C作为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和抗氧化剂,可以保护肠壁细胞免受炎症刺激[1,53]。但是,在患有慢性炎症性肠病(IBD)(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的发炎的粘膜中,粘膜中的维生素C浓度会大大降低[56]。此外,当由于对小麦醇溶蛋白和黑麦和大麦的类似蛋白质的超敏反应而对患有乳糜泻患者的十二指肠外植体使用维生素C时,促筋膜分泌的促炎介质减少,这可能是由于麸质引起的。被评估[58]。另外,在一个小型研究队列中,发现静脉内高剂量维生素C的应用作为结直肠癌的辅助治疗选择是有益的[59]。因此,已证明维生素C在明显的胃肠道炎症反应过程中表现出强大的免疫调节活性。在下面的段落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维生素C对不同免疫细胞群体的影响。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作为先天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抵御入侵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60]。单核细胞中测得的高维生素C浓度[17、26、61]突显了这种维生素在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功能中的调节作用。作为支持,一项体外研究表明,细胞内维生素C浓度的积累可以有效抑制人单核细胞的凋亡途径[16]。维生素C可能还调节人类巨噬细胞中表达的不同基因,这些基因是由脂多糖(LPS)通过活化的B细胞核因子κ-轻链增强子(NF-κB)激活诱导的[62]。此外,维生素C 对人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的应用减少了促炎性细胞因子如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分泌[63]。此外,维生素C治疗在体外可刺激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清除作用[17,33]。综上所述,这些发现强调了维生素C在抵抗病原体的宿主防御中的重要作用。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暴露于氧化剂会抑制其活动性,这与膜脂质的氧化和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17]。作为一种有效的水溶性抗氧化剂,维生素C可以中和活性氧化剂,还可以再生细胞和膜抗氧化剂,例如谷胱甘肽和维生素E(生育酚)[64]。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氧化损伤,中性粒细胞累积了毫摩尔(mM)的维生素C [65],从而改善了细胞的运动性,并促进了趋化性刺激[66],随后在体内-增强了微生物的吞噬作用并产生了活性氧(ROS)[17]。 作为支持,口服维生素C已显示可增强中性粒细胞功能并导致老年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67]。有趣的是,从败血症患者中分离出的中性粒细胞在趋化性和ROS的产生方面表现出受损的功能[68,69]。这些现象可能与传染病和应激条件下血浆和白细胞中维生素C浓度的降低有关[6,33],这与抗坏血酸氧化为DHA(维生素C的活性形式)有关[6,33]。 70]。

T淋巴细胞

体外[40,41]和体内研究[8]显示,维生素C影响着T淋巴细胞在获得性(适应性)免疫中的关键作用。在生理浓度的维生素C存在下,鼠[37,71]和人[72] T细胞的发育和成熟得到增强,而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力也受到影响[37]。在一项针对接受维生素C(500毫克/天)与安慰剂治疗1个月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中,与安慰剂组相比,血清中T细胞增殖的增加可以评估[73]。这些结果得到了人类和鼠类T细胞的多项体外研究的支持。在人类外周淋巴细胞中,维生素C的应用促进了T细胞的增殖[72,74]。然而,在另一份报告中,可以在维生素C存在的情况下评估减少的人IL-2产生T细胞的数量,而表达TNF-α和表达干扰素(IFN)-γ的T淋巴细胞则不受影响[63]。在鼠脾脏T细胞培养物中,只有高水平的维生素C(0.25-0.5 mM)才能降低T细胞活力以及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如TNF-α,IFN-γ,和较低浓度的维生素C孵育后,活化T细胞产生IL-4的情况并非如此[41]。作为支持,最近的一项体内研究表明,脓毒症期间服用维生素C可通过直接增强细胞增殖并抑制不同的转录因子,细胞因子和针对调节性T细胞的抗原的表达来修饰调节性T细胞的活性[75]。

此外,已显示T细胞活化可增加SCVT2的表达[8,17],这与更明显的细胞对抗坏血酸的摄取直接相关,进一步强调了维生素C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鉴于ROS是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形成的, 74 作为第二信使[76-78],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可能会影响T细胞的活化[8]。

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是适应性体液免疫的主要成分,并控制抗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的产生[37]。像T细胞一样,B淋巴细胞也能够积累维生素C,而在缺乏维生素C的情况下,鼠脾脏B细胞的活力却显示降低[79],这进一步说明了维生素C在体内的重要作用。 B细胞的增殖,活力和功能。有趣的是,一项体外研究显示维生素C预处理的鼠IgM / CD40激活的B细胞中剂量依赖性细胞凋亡的轻微诱导,而较低的维生素C浓度则促进了激活的B细胞中的抗氧化特性,并且不影响细胞增殖和dis -着色表面分子,例如CD80和CD86 [34]。

进一步的研究涉及维生素C对B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为了研究维生素C是否可能对针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疫苗接种策略有益,特定无病原体(SPF)的鸡接受了1 g / mL的维生素C补充,并且与安慰剂对照相比显示出更高的免疫球蛋白水平[80, 81]。作为支持,一项针对健康男性大学生的临床试验显示,维生素C的补充与血清IgA和IgM浓度的显着增加有关[82]。因此,这些结果强调了维生素C对B细胞增殖和功能的调节作用。

自然杀伤细胞

天然杀伤(NK)细胞与T和B淋巴细胞起源于相同的淋巴祖细胞[37],在消除包括病毒在内的病原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83]。与维生素C共同孵育可促进源自外周血单核细胞的人NK细胞的增殖,从而导致具有准确功能能力的更高细胞数[84]。此外,NK细胞的细胞毒性能力可以通过迁移的肿瘤细胞周围的血小板凝集来阻断,而体外维生素C的施用增加了NK细胞针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活性[85]。已知患有严重β-地中海贫血的患者表现出受损的NK细胞杀伤活性[86],可以通过应用维生素C来挽救[87]。然而,在健康受试者中,维生素C刺激不能进一步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性能力[87]。未来的体内试验需要进一步阐明维生素C对NK细胞功能的影响。

维生素C的抗菌(Antimicrobial)特性

早在1930年代,维生素C因其抗结核分枝杆菌(人类结核病的传染原)的抗菌作用而闻名[88-91]。 1933年的一项体内研究表明,向缺乏维生素C的豚鼠施用痰液可导致肠道结核,而接受含维生素C的番茄汁的豚鼠则不会出现这种疾病[ 92]。最初,人们假设维生素C的抗菌特性是由于其pH值降低的作用[93]。但是,另一项研究可以证明维生素C对A组溶血性链球菌具有有效的抗菌作用,即使在接近pH值中性的环境中也是如此[94]。

进一步的研究评估了维生素C对不同细菌(机会性)病原体的抗菌作用,更详细地是应用微量稀释测定法。维生素C浓度为0.31 mg / mL可有效抑制假单胞菌 铜绿在体外生长[95]。此外,低浓度(0.15 mg / mL)的维生素C施用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95]。此外,维生素C甚至可以有效抵抗由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形成的生物膜,对维生素C的抵抗力较低(8至16μg/ mL)[96]。有趣的是,pH中和的维生素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只有很小的抑制作用[97]。此外,低浓度的维生素C(0.15 mg / mL)被证明对粪肠球菌具有抗菌作用[95]。这些结果与另一项研究相反,该研究表明粪便肠杆菌的生长与0.22 mg / mL的维生素C共同孵育不会受到影响[98]。因此,维生素C的抗菌作用可能既取决于细菌菌株,又取决于浓度。作为支持,维生素C对大肠杆菌ATTC 11775菌株的生长仅具有边际作用[97]。但是,与乳酸结合使用时,维生素C可以在脑灌注液或胡萝卜汁中孵育时抑制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的复制[99],而另一项研究报道,维生素C甚至会降低大肠杆菌的敏感性。 MG1655为链霉素[100]。

值得注意的是,维生素C的共同使用可以充分增强其他药物(例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抗菌效果,甚至针对多药耐药细菌物种(例如MRSA)[101],也适用于维生素C的联合使用用去铁胺对抗革兰氏阳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对抗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102]。维生素C和槲皮素[97]并用时,还可以观察到协同的抗菌作用,而维生素C与天然提取物(如石榴皮提取物[103]和白茶[104])的结合可以增强抗菌作用。反S。后者的金黄色属特性。 在下面的段落中,我们将重点研究维生素C对引起人类频繁疾病(某些导致明显发病)的独特的食源性革兰氏阴性细菌病原体的抗菌作用。

维生素C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

在一项体外研究中,每毫升10至20 mg维生素C可以在微有氧条件下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而在有氧环境中,维生素C甚至可以在2至20 mg的范围内促进幽门螺杆菌的存活。 / mL [105]。这些观察结果可以用维生素C的抗氧化特性来解释,维生素C可以保护微需氧细菌免受ROS的毒性作用。每天用10 mg维生素C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蒙古沙鼠1周后,胃病原体的载量可显着降低[106]。作为支持,一些临床研究报告说,向感染的人施用维生素C可以更有效地根除幽门螺杆菌[107-109]。此外,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胃腺癌细胞系中诱导的氧化应激,凋亡反应和细胞通透性降低可通过在其L-抗坏血酸2中应用维生素C来抵消。 -葡糖苷形式[110]。

维生素C的沙门氏菌作用

据报道,在哈密瓜原浆中,维生素C对肠沙门氏菌没有显着的抗菌活性[111]。相反,在包括肉鸡消化系统在内的肉鸡消化模型的体外研究中,维生素C对肠炎沙门氏菌具有抗菌作用[112]。有趣的是, S.Mousavi等。 75 维生素C:免疫调节,抗菌作用 在作物区室中,与姜黄素和硼酸的组合相比,单独使用维生素C甚至可以更有效地抑制沙门氏菌的生长,相反,在前列腺和肠中,只有维生素C,姜黄素和硼酸对肠炎沙门氏菌显示出显着的抗菌活性[112]。此外,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维生素C对肠炎链球菌亚种具有抗菌作用。当与芳樟醇和铜一起使用时,肠炎血清型鼠伤寒和河弧菌可以增强[113]。这种三重结合对细菌形态的影响已通过使用流感病毒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证明,该病毒显示出严重的膜损伤,而在协同浓度(16.3μM,8的人类胚胎肾(HEK293)细胞中无法评估毒性) mM和1.298 mM维生素C)[113]。

维生素C的抗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作用

在1980年代的几项体外研究的支持下,维生素C与芳樟醇和铜的组合显示出对空肠弯曲菌的协同作用[113]。 Fletcher等。证明了维生素C(0.5 mg / mL)对空肠弯曲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主要是由维生素C氧化产物如L-脱氢抗坏血酸或L-二酮古洛糖酸引起的[114]。有趣的是,浓度低于1 mM的维生素C甚至刺激了空肠弯曲杆菌的生长,而5 mM的维生素C杀死了细菌细胞[115]。考虑到经维生素C处理的样品中空肠弯曲杆菌的死亡率增加了(5 mmol / kg),因此维生素C对空肠弯曲杆菌污染的火鸡肉具有进一步的杀菌作用[116]。迄今为止,针对潜在抗C的研究。但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的空肠作用。

维生素C的抗病毒,抗寄生虫和抗真菌作用

维生素C的抗菌特性不限于细菌细胞。几项研究报道,维生素C,尤其是以DHA的形式,抑制1型单纯疱疹病毒[1],脊髓灰质炎病毒[117]和A型流感病毒[117,118]的复制。此外,维生素C在体外有效地感染了狂犬病病毒[119]。此外,还可以证明维生素C具有抗寄生虫作用。先前的一项体内研究表明,与安慰剂对照动物相比,用维生素C处理时,克氏锥虫[120]和约氏疟原虫17XL [22]感染的小鼠体内的寄生虫计数降低,这也可能是由于维生素C的免疫调节特性所致。作为支持,另一项研究表明,高剂量的维生素C施用(即8.56 mg / kg体重)可以抑制感染小鼠的疟疾寄生虫血症,但令人惊讶的是,维生素C和抗维生素C的共同给药与单独使用蒿甲醚相比,疟疾药物蒿甲醚[121]降低了伯氏疟原虫疟疾感染小鼠的寄生虫清除率。此外,也已报道了维生素C的抗真菌作用。一项研究显示维生素C相关的抑制念珠菌Hsp90介导的形态发生,而另一项研究显示,维生素C对白色念珠菌具有低水平的抑菌活性[95]。因此,维生素C具有有效的抗菌特性,可减少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的致病性。

总结和结论

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一些脊椎动物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自身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这种必需化合物从外部吸收 为了防止维生素缺乏症导致严重的疾病(例如坏血病),必须使用多种来源。但是,鉴于肾功能未受损,几乎没有中毒的风险,因此维生素C的补充耐受性好且安全。维生素C的生物学作用与其可逆的氧化形式有关,并参与多种酶促和非酶促过程。此外,维生素C是针对自由基和ROS的强大抗氧化剂。包括淋巴细胞在内的白细胞可以在浓度梯度下主动积累维生素C,这不仅强调了维生素C依赖的功能,还强调了发育性免疫细胞的功能。实际上,维生素C对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均具有关键作用。维生素C也参与细菌代谢。已知几种细菌可以发酵维生素C,而这种维生素的存在会使其他细菌暴露于氧化应激,这可能导致细菌生长受到抑制。维生素C的有效抗菌作用至少部分归因于其低pH值和环境修饰特性。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中性pH条件下,维生素C仍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生长。对多药耐药(MDR)细菌如MRSA的有效的生长抑制作用以及与天然或合成抗生素化合物的已证明的协同作用为对抗新兴MDR细菌的感染开辟了新途径。但是,需要进行体外和体内(实验和临床)研究,以更好地了解抗微生物协同作用的分子机制。这不仅适用于细菌感染,还适用于病毒,寄生虫和真菌感染。

 2019 Aug 16;9(3):73-79. doi: 10.1556/1886.2019.00016. eCollection 2019 Oct 3.

Immunomodulatory and Antimicrobial Effects of Vitamin C.

Mousavi S1Bereswill S1Heimesaat MM1.

PMID: 31662885

大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IVC)治疗急性胰腺炎。

大剂量静脉注射维生素C(IVC)治疗急性胰腺炎。

我最近照顾了一位急性胰腺炎亲人(男性,84岁)。主䜣5个小时的持续性上腹痛后,他被送入一上海三甲医院急诊室。淀粉酶明显升高,白细胞升高,CT显示胰腺炎症反应明显。送入ICU。除常规支持治疗外,在我要求下,医生同意每天大剂量Vit C(IVC)10克,静脉点滴。 患者病情迅速缓解,第3天腹痛消退,淀粉酶恢复正常。他在第5天出院回家修养。整个过程,患者无任何其他器官并发症。此老年患者严重急性胰腺炎,恢复迅速,顺利。除了患者本身的良好的健康状态,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外,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点滴的作用不能忽略。

Bansal等报道了一组39例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中,其中约18-20%在第7天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平均住院时间为13-15天,平均疼痛持续时间为5天(2-8天)(Bansal, 2011年[21546719]。这些患者中有一半接受1克/天 IVC。IVC组和对照组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但IVC使用剂量太少。

另一项研究,将84名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接受IVC 10 gm /天,持续5天)和对照组(IVC 1 gm /天,持续5天)。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各种指标上有统计学意义的明显改善,55小时内腹痛消失,79小时内淀粉酶正常化。治疗组住院时间为9.34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3.45天。 Du,2003 [14606098]。

维生素C有強大的中和毒素,抗氧化,抗微生物(anti-microbial)作用。急性胰腺炎的主要问题是各种胰酶的释放,导致正常组织的被消化破坏,以及继发的高氧化压力的问题。维生素C的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可能机制包括,阻止脂肪氧化,中和毒素,促进细胞免疫等。我的病人的各种指标的恢复较上述报道中病人要更迅速,且无任何并发症,后遗症。再次显示维生素C的临床用途。维生素C十分安全,廉价,有效。建议所有读者,医生高度重视!(关于更多的维生素C,请参考我们编写的多本书及文章)。

成长 医学博士 生物化学博士
07/16/19于上海

The administration of large dose IV Vit C (IVC)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In a group of 39 patients diagnosed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2 died and
37 were discharged between days 3 and 22. About 18-20% of them developed organ dysfunctions on day 7, the mean hospital stay was 13-15 days, the mean duration of pain was 5 days (2-8 days)(Bansal, 2011 [21546719].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one of which received 1 gm of IV Vit C.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seen between the IVC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 group of 84 acute pancreatiti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IV Vit C 10 gm/day for 5 days) and Control group (IV Vit C 1 gm/day for 5 days). Treatment group improve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with disappearnace of abdominal pain within 55 hours, normalization of amylase within 79 hours. The hospital stay was 9.34 days for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13.45 days for the Control group. Du, 2003 [14606098].

I recently took care of an acute pancreatitis patient (male, 82). After 5 hours of persistent epigrastric pain, he was admitted to the ICU. his amylase was 2800 and CT scan showed diffuse pancreatic secretions. He was given IV Vit C (IVC) 2 grams the first day 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support care. IVC was increased to 12 grams on day 2 and maintained at 10 grm/day for 3 more days until discharge. His abdominal pain subsided gradually and disappeared on day 3, his amylase also reduced to normal. He was discharged on day 5 to home care.